研学 | “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研学”(小暑篇)招募中!
2025-06-25“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研学”为我馆品牌研学活动,受到学员及家长的一致好评。该项目于2024年5月在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终评中,被评为“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于2024年11月在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征集和评选工作中,入选“2024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小暑篇
小暑与立夏、大暑、处暑并称“盛夏四节”,是炎夏的起点,在每年阳历7月7日前后,今年恰逢7月7日。小暑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重要节气,此时气温飙升,雷暴频繁,是全年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之一。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形象描绘出盛夏的酷热。于农耕而言,人们在小暑前后忙着灌溉、施肥、除虫,期盼秋季能有好收成。旧时民间还会举行“食新”仪式,用新收的稻谷碾米煮饭,供奉五谷大神与祖先,祈求庇佑,盼生活顺遂、粮仓丰盈 。
2025年7月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研学”(小暑篇),通过习小暑民俗、做小暑手作、寻小暑展品、品小暑美食四个环节,带领青少年跟随先人智慧的脚步,了解小暑时节的自然规律,品悟小暑的文化内涵。
一、习小暑民俗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有食新、吃藕、晒衣除湿、
吃暑羊等习俗。
在本环节中,同学们将走近小暑,
了解小暑时节的气候特征、天文知识、历史民俗。
二、做小暑手作
小暑时节,
蝉鸣渐盛,暑气蒸腾,
草木繁茂,万物在热浪中蓬勃生长,
正是夏日浓荫初盛的时节。
在本环节中,
老师将现场讲解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的发展历史与工艺特点,
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
亲手制作避暑香珠手串。
(手作材料包以现场实际发放为准)
三、寻小暑展品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在本环节中,
同学们将走进“文脉华滋”及“气象万千”等展厅,
寻找关于小暑的展品,
听老师讲解小暑节气的文化。
四、品小暑美食
小暑有吃藕的习俗,
此时莲藕口感脆嫩,味道清甜,
不仅符合此时人们对清淡饮食的偏好,
还能起到清热养血、除烦安神的作用,
有助抵御暑热带来的不适。
在本环节中,
同学们不仅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小暑时节的饮食文化,
还将动手制作美食——蜜汁糯米藕,
并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活动时间·
7月6日 9:10—15:40
·集合地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五层西侧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对象·
7—14岁青少年
·活动费用·
499元/人/单飞
(包含:教师费、保险费、材料费、设计费等。
费用不含:往返交通费、午餐及其他个人消费。)
·活动人数·
30人成团
(以当天实际安排为准)
温馨提示:请家长为学员备好午餐和水壶。
·指导老师·
杨雪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清苑传统制香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郭晓赓
北京联合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副教授
(授课老师以现场实际为准)
2025年,我馆将组织8期“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研学”活动,学员累计参加6次及以上,将获得由我馆颁发的“非遗传承小使者”证书。
(证书内容及样式以最终发放为准)
(具体课程以实际安排为准)
·报名方式·
如参加本次活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在线报名并支付相关费用。工作人员将在活动开始前一日与您取得联系,告知您活动的详细信息。
如有疑问,可联系非遗馆研学客服,手机号同微信号:13263261446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活动须知·
1.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后期可能用于活动宣传,若您报名参与活动,我们将视您同意使用,如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2.为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期间均由青少年独立参与,家长不陪同。
3.凡成功报名的学员,组织方将统一给学员购买保险。出现意外事故时,除法律明确规定由组织方承担责任,相关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及活动参与者承担。
4.具体流程及授课老师以活动当天实际安排为准。
5.如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活动临时取消或调整,组织方将会与报名学员联系办理退费。
6.报名视为您已同意上述活动须知。
想深入学习节气的习俗吗?
想在快乐中体验非遗手工艺,
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吗?
想通过在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学习,
传承和发扬非遗吗?
快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参加“应时循节学非遗:‘二十四节气’活动”吧!
编辑:数字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