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 | “遇见非遗”第二期预告:华县皮影戏

2023.2.1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它历经悠悠岁月之传承与演变,植根于民间丰沃的艺术土壤,在民俗文化与民俗娱乐中,彰显出独特的审美意味和艺术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影戏在陕西又叫做“影戏”、“影子戏”,几乎遍及陕北、陕南和关中各地,因其形制大小和表演唱腔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派别。陕西地区的皮影戏,不仅造型华丽优美,而且在表演时伴随着豪迈、高亢的唱腔,引人入胜,在全国久负盛名。

皮影的雕刻
汪氏父女制作皮影

其中的华县皮影戏,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2006年华县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岳神君朝仙图》 汪天稳

目前正在我馆四层展出的“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为观众们展示了来自陕西地区的200余件非遗皮影作品,各种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本次“遇见非遗”活动,我们邀请到“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老师和传承人汪海燕老师,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展厅,现场感受华县皮影的经久魅力,聆听两代皮影人的娓娓道来。

汪氏父女表演皮影戏

· 活动主题 ·

华县皮影戏

· 活动时间 ·

2023年2月3日14:00

· 直播地点 ·

馆方视频号

· 面向人群 ·

非遗爱好者

· 活动内容 ·

  • 1、知识内容普及。围绕“影戏人间”展厅展品,介绍华县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制作技法、工艺特色、经典演出剧目等。
  • 2、展示皮影的制作及操作。现场示范如何制作皮影和演示操作皮影戏等。
  • 3、观众互动环节。从直播间互动区挑选部分观众问题,由传承老师现场解答。

· 展示嘉宾介绍 ·

汪天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
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皮影鉴定专家
中央美院特聘活化石专家
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当代皮影艺术第一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皮影鉴定专家,被中央美院特聘为活化石专家,同济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皮影传承基地”客座教授。师从中国首批十大艺术大师之一李占文先生,从事皮影艺术近六十载,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曾受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博物馆等单位主持了大量皮影鉴定修复工作,作品被全球博物馆所收藏,为中国皮影保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作品,刀工精细、古朴典雅、造型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被中央新闻社称之为“中国皮影第一刀”。

作品展示

《风雨雷电虹云朵子》 汪天稳
《九重天》汪天稳与邬建安合作
《逍遥游·海》汪天稳与汤南南合作
汪海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传承人
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十佳民间艺人
中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会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传承人 ,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百名青年艺术家,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中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汪海燕跟随父亲汪天稳先生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在2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对皮影执着的追求,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作品展示

《门神》 汪海燕
《藩王》 汪海燕
《精品天官赐福》 汪海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由汪天稳团队提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