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传承非遗·遇见皮影”皮影戏文化保护公益活动成功举办

2023.4.4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月18日、19日,我馆携手上海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举办“传承非遗·遇见皮影”皮影戏文化保护公益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魏金全先生、传承人汪海燕女士,为80余名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皮影戏体验之旅,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 美好 启程 ·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魏大威先生、上海东方证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崔倩女士、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魏金全先生、传承人汪海燕女士共同按下了“启动”按钮,皮影舞台缓缓升起,不仅象征着本次活动的开始,也象征着中国皮影戏将走向更大的舞台。

· 异彩纷呈的体验课堂 ·

本次活动围绕皮影戏保护、传承、创新三大主题,从“皮影入门课”“皮影手工课”“皮影操纵课”“皮影戏演出分享”四大流程展开。活动报名踊跃,现场反响热烈,孩子们从全方位领略了皮影戏的文化与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

01 皮影入门课

活动伊始,汪老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皮影戏的历史源流、陕西华县皮影戏的艺术特点与行业美誉。她介绍到,“中国影戏源于陕西,华县是陕西皮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西皮影有四大流派,以东路皮影最为优秀。华县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与陕西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各流派皮影相比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享有‘国宝’、‘活化石’、‘中华一绝’的美誉,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汪老师讲解皮影知识

汪老师同时介绍了皮影戏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展示了一些不同样式的精美皮影作品。一刻一画之中,孩子们被精雕细琢的皮影造型深深吸引,沉浸在皮影戏的奇趣世界里。

孩子们欣赏皮影作品

02 皮影手工课

掌握了皮影戏的基础知识后,汪老师展示了陕西皮影独特的雕刻技艺“推皮走刀”。“推皮走刀”的技法,即刻刀刀尖扎进牛皮垫板后固定不动,靠另一只手的手指推动牛皮,逆着刀锋走线,随时调整转动方向,完成皮影雕刻。皮动刀不动,刀工利落流畅,可将纹饰刻得如发丝一般纤细。孩子们屏息凝神,深深被老师的精湛技艺折服。

汪老师示范“推皮走刀”技艺

为了让孩子们切身体会皮影的文化魅力,老师们分发了皮影手工包并指导大家动手为皮影敷色。孩子们手握画笔,放飞想象,纷纷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皮影角色,玩得不亦乐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皮影作品很快就诞生了!

(左右滑动查看)

03 皮影操纵课

在皮影戏操纵环节,汪老师首先详细讲解了皮影人的结构、拆结及联动方式,展示了操纵皮影的技巧,而后让孩子们自己练习。过程中老师与孩子们充分互动,现场热火朝天。每一个小朋友都掌握了简易的操纵方法,为自己的“皮影戏演出”做准备。

汪老师指导孩子们操纵皮影

制作尾声,魏老师演绎了皮影剧《卖杂货》、《按图索骥》和《小羊过桥》,一块透光的幕布在老师的演绎下竟变得如此妙趣横生!皮影人物或行或坐,或轻舞或打斗,活灵活现。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到幕后学习观摩老师的操纵技巧。

(左右滑动查看)

04 皮影戏演出分享

学习和练习了皮影戏的基本技巧后,汪老师指导孩子们设计和表现一个简单的皮影故事,零距离感受皮影的魅力。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皮影进行情节设计、“自导自演”,现场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汪老师讲解皮影故事的情节设计

终于到了一展身手的时刻,孩子们拿着各具特色的皮影人物聚到皮影戏舞台前。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孩子们发挥着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光与影中演绎着自己的皮影故事。“隔帐描刻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孩子们展示分享自己设计的皮影戏

文化传承,初心不减。通过本次“沉浸式”的皮影体验活动,孩子们充分感受了皮影戏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提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青春的力量。牢记嘱托、守正创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青春力量汇聚成非遗传承的薪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编辑:李博宇
一审:徐博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