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令 | 寒露

2022.10.8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秋处露秋霜降”,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 · 解字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 ,秋意明显。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代表着天气逐渐转为寒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之“露”,被古人视作天气转凉的表征之一。从白露时候的“露凝而白”到此时的“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也可以看出气温的逐渐转凉。

寒露 · 三候

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意思是:寒露时节,鸿雁举队南迁;之后,雀鸟不见了踪影,海边多出不少蛤蜊;再之后,菊花已普遍开放(“华”同“花”)。

寒露时节,我国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

约上二三友人,或置身山间、或走在街上,或坐于窗前,欣赏因降温而被染红的秋叶,遥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着实是一种享受。

一层“大国匠作”展厅展品 | 苏绣 双面绣 缤纷灿烂叶世界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缤纷灿烂叶世界,美景不独赏。
审校 | 李 妍
文字 | 李若亚 崔宇彤(志愿者)
摄影 | 李涵霖 齐亚男(志愿者)董立宇(志愿者)
设计 | 李可欣(志愿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