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暑期“小小讲解员”成长记录

2022.9.8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翡翠四大国宝有怎样的秘密
汤显祖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丝绸之路沿线的壁画究竟是怎样绘制的
面对观众如何自信从容的进行讲解?

2022年暑期,
有一群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这是我馆首次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暑期培训项目。课程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与“讲解技能提升”两大板块,四期学员化身讲述、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在参观、了解我馆各类藏品与文物的同时,筑牢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全面提升了社会交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待人接物五大能力。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丰富多彩的暑假吧!

· 开班 启程 ·

开班仪式上,副馆长苏丹向学员们致辞并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期望与祝愿。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向学员们介绍了课程内容与教辅团队。学员们统一着装,拿起学员手册,在满怀的期待中开启了课程学习。

· 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

在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课的部分,学员们结合展厅及展品,学习了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绚丽多彩的丝路壁画、充满神奇故事的红楼梦、富有文人意趣的乐器与篆刻。

品,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小小讲解员”们与老师走进大国匠作展厅中,一同学习工艺美术展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精神以及文化价值。看,孩子们拿着学习手册,贴在展柜上学习、记录的样子多认真啊!

(左右滑动查看)

品,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

在昆曲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学员们品味昆曲古老而温婉的意蕴之美,了解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以及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学员们手持折扇,有模有样的跟着老师学习昆曲的唱腔与身段。

看,丝绸之路的壁画旅行

学员们穿梭在“丝路丹青”展厅里,惊叹于壁画之美的同时,还模拟壁画的制作过程,亲手制作壁画的载体“地仗”。学员们齐心协力创作,开心的展示自己的作品,仿佛与古老的敦煌文化开启了时空对话。

(左右滑动查看)

听,“大观园”里的人物故事

工艺美术离不开文学与生活。在红楼梦课程中,学员们跟着老师,了解广彩大观园甁、陶塑林黛玉薛宝钗等展品的前世今生,将名著里的故事进一步延伸。看学员们沉浸的样子,是不是也想体验一下丰富多彩的“大观园”生活呢?

听,古琴中的文人雅趣 藏在乐器中的民族风

学员们在展厅里席地而坐,听着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了解唐、宋两床古琴的历史。聆听完老师演奏的琴歌后,意犹未尽的小学员们还跟着老师一起拨动琴弦,感受乐器中独特的文人雅趣。

触,篆刻——一颗石头的变形记

在这节课中,学员们学习到印章的主要用途、篆刻需要用的工具以及制作工艺的具体步骤,“印章是谁发明的?”“四大名石都可以用来刻印章吗?”课程中,学员们争先恐后的向老师提出问题,围着老师盖章留念。

· 学讲解技能,讲中国故事 ·

讲解技能提升

在讲解技能的课程部分,学员们学习了气息、发声、讲解语言组织与礼仪等技能。最初有些学员还会紧张、不自信,慢慢地,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不断进步。

(左右滑动查看)

展厅接力讲解

经过8天的学习,终于到了学员们一展身手的时候。所有的“小小讲解员”们在展厅里接力讲解,他们自信满满、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将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展厅中具体展品相结合,学员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驻足与掌声。

(左右滑动查看)
· 结业 圆满 ·

接力讲解结束后迎来了结业仪式,副馆长杨斌、王辉给予小学员们高度赞扬并颁发证书。

在这次博物馆“沉浸式”学习体验里,学员们从青涩陌生到渐入佳境,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与助教老师们、同学们建立了友谊,收获了快乐!

活动结束后,家长朋友们纷纷留言,感谢馆方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对孩子的爱。这不仅是一段充实的暑假经历,也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美好回忆与精神财富。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结合馆藏、展览、场馆和专业人才上的优势,精心打造出针对青少年的学习项目——“小小讲解员”,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让青少年在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心,成为讲述、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收藏、展示我国工艺美术珍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殿堂,肩负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将在今后推出更多类型、主题的社教活动,满足不同群体对优秀文化内容的需求!

审校 | 李 妍
执行 | 时 玉 许倩茹 “小小讲解员”助教团队
文字 | 时 玉
图片 | 李涵霖 “小小讲解员”助教团队
视频 | 元崇铭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