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时令 | 白露

2022.9.7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秋处秋寒霜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 · 解字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可见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减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 · 三候

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是指从白露节气开始,大雁、玄鸟(即燕子)纷纷飞往南方;之后,百鸟开始忙于贮存粮食,以预备过冬。

一层“大国匠作”展厅展品 | 景泰蓝 鸟杯

白露时节,气爽风清,晚上逐渐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在这些许秋天的凉意中,人们往往会更加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思念亲人为你留的那一床被、那一盏灯、那一顿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一层“大国匠作”展厅展品 | 湘绣 双面异绣 望月
秋夜凉,望天上明月;
露华浓,盼人间团圆。
审校 | 李   妍
文字 | 李若亚  崔宇彤(志愿者)
摄影 | 李涵霖
设计 | 李可欣(志愿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