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时令 | 处暑

2022.8.23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秋白秋寒霜降”,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图 | 李可欣(志愿者)

· 处暑解字 ·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暑去秋来,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之“处”字,表示停止、隐退。可见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之“暑”字,指天气的炎热。可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 处暑三候 ·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将猎物如同祭祀般陈列,再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又到了黄叶飘落,秋意渐浓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预示着丰收时节的到来。

暑去秋来,天意渐寒。当山河已秋,蝉鸣渐退,昼暖夜凉,别忘记在夜晚添一床被,晨间加一层衣,更别忘记秋日里的人间美好。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宋】吕本中《处暑》

一层“大国匠作”展厅展品 | 石雕 青田石 高粱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图 | 王继宽
夏长秋收,喜看稻菽千重浪;
暑去凉来,金风万里胜春朝。
处暑时节,天凉好个秋!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