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巧手 | 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上新啦!第四期 中国陶瓷彩绘

2022.7.28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一双灵巧的手,
兼顾“造化之美”与“创造之妙”;

一双有温度的手,
让物性与心性相得益彰;

一双粗糙的手,
见证了艺人的执着与坚守。

让我们在手工创作中,
陶冶人格与情操,
触摸中华文化脉络,
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上新啦!

· 第四期 中国陶瓷彩绘 ·

你体验过在陶瓷上
绘画的感觉么?
了解过陶瓷上的图案
是如何画上去的么?
知道“瓜蝶纹“背后
蕴含着怎样的寓意么?

《青花斗彩瓜蝶纹冬瓜瓶》施于人

让我们跟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教授
一起来聆听
中国陶瓷彩绘艺术的那些事儿吧!

洁白素净的陶瓷釉面上,
浸润着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自在洒脱的毛笔挥舞间,
感受着游走于传统文化的匠人精神;
大俗大雅的红绿搭配中,
点燃着中国人心中那份炽热的创作激情。

朱乐耕教授将结合自身经历,
从陶瓷彩绘技艺的传承说起
解读陶瓷彩绘艺术的前世与今生,
以直击绘画现场的方式,
介入到陶瓷彩绘的沉浸式体验当中,
为大家带来一场
前所未有的陶瓷彩绘艺术体验之旅!

活动还特为青少年儿童、
陶瓷艺术爱好者
提供亲自动手绘画的机会,
可以随主讲老师体验陶瓷彩绘的
用笔、构图与设计等,
共同感受中国陶瓷彩绘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 活动主题 ·

中国陶瓷彩绘

· 授课教师 ·

朱乐耕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活动时间 ·

2022年7月29日(周五)
14:00-16:00

· 活动地点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四层东侧青少年活动中心
(现场参与体验仅限报名学员)

· 活动对象 ·

12组亲子家庭
(8-12岁,每组家庭仅限一位家长陪同)

· 活动主办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社会服务部

· 课程内容 ·

  • · 课程讲解——陶瓷彩绘技艺的传承、展品赏析、个人陶瓷彩绘作品介绍
  • · 流程展示——介绍用笔、打料、拓图等技艺
  • · 创作示范——用红绿彩的艺术手法,创作“瓜蝶图”
  • · 交流互动——观众提问,答疑解惑

· 课程材料 ·

本次课程为线下体验方式,
馆方将为体验环节提供陶艺大师同款制作材料包
(自愿购买,180元/份,限量12份,
报名人满后系统将自动关闭)

内含:月光盘+新彩颜料
+陶瓷绘画用笔+打稿用纸+铅笔
+橡皮+削笔刀+料碟+瓷盘上墙挂件。

如需购买材料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报名信息,并于活动当日13点45分馆四楼东侧青少年活动中心扫码支付费用。(如未按时抵达活动现场进行缴费,视为自动放弃,我们将机会留给现场其他观众)

中国陶瓷彩绘材料包购买报名(微信扫码)

· 授课教师 ·

朱乐耕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
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乐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待遇。多次参加国内外当代陶艺展,先后有四十余件作品获奖,并于2012年获文化部“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2013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艺文奖”。曾在中国、新加坡、香港、韩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举办个人陶艺展。多年来其努力推动具有中国哲学内涵的当代陶艺创作,尤其是在当代环境陶艺的创作上卓有建树,不少大型的陶艺作品置放在韩国首尔、济州岛,中国的上海、天津、九江等城市的重要建筑和公共空间中,成为该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

· 朱乐耕教授作品 ·

(左)风筝 (右)梅瓶
(左)山茶花 (右)新年
莲趣图
奔马图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的“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将从灿若星河的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讲解、示范创作,开展不同主题的社教活动。

“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旨在让人们在动手创作中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性,所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欣赏手工艺品之美,感受手工劳动之美、手工艺人之美,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定文化自信。

审校 | 李 妍
文字 | 杨式斌 许倩茹
设计 | 张雨桐(志愿者) 宋 艺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