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令 | 谷雨

2022.4.20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春雨惊春清谷天”,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雨生百谷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宋·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谷雨时节,是万物生长的时节。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正所谓“雨生百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作者:剪纸艺术家张永忠

谷雨三候为: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是说在谷雨节气里,降雨量逐渐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的声音在田间回荡,提醒人们开始播种;再然后,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预示养蚕即将开始。

谷雨·牡丹正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谷雨时节,也是牡丹花开的时节,谷雨的花信三候为:“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民间也将牡丹花称为“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在暮春的谷雨,欣赏色泽艳丽的牡丹,姚黄、魏紫、赵粉、欧碧……国色天香,富丽堂皇;通过象征富贵的繁花,感受人世繁华。

图|雕漆 花篮盘|制作:杜炳臣|制作时间:20世纪70年代|产地:北京
图|缂丝金地山茶牡丹|设计:朱剑平 制作:王金山|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产地:江苏
图|染织绣 肆意绽放|制作:卢梅红|尺寸:40cm×40cm

谷雨·茶烟飏晓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宋·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谷雨时节,还是茶香缭绕的时节。明前茶、雨前茶,历来是茶中上品,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而且相传,谷雨这天的茶,可以清火、明目、辟邪,许多地方因此会有谷雨采茶的风俗。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午后,持一把紫砂茶壶,沏一盏春茶:蒸腾的水汽,清醇的茶香,春天的滋润与诗意就被保留了下来;轻抿上几口,汁液顺喉舌而下,茶香在唇齿间流连,连带心境也仿佛被重新洗涤过一般,焕发出新的生意。

图|紫砂 矮井栏壶 |制作:顾景舟|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产地:江苏
图|紫砂 桃圣壶|制作:汪寅仙|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产地:江苏
图|紫砂芒果壶 |制作:蒋蓉|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产地:江苏

谷雨·祭祀仓颉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
——西汉《淮南子·本经训》

谷雨时节的生机,除了自然界的馈赠,还有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用以记事的文字,便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载体之一。

传说,仓颉创造文字,天降谷子雨,从此便有了“谷雨”节。在谷雨时节祭祀仓颉,至今仍是一些地方的重要习俗之一。2010年起,联合国也将每年的谷雨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

传承数千年的文字,延续数千年的文明,

文字,代代相传;文明,生生不息。

暮春时节,
告别,向曾经宛如春日的稚嫩;
迎接,对可期的崭新、成熟与热烈,
满目,都是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