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馆建设和“中华瑰宝”展展陈情况
2022.2.05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
欢迎大家。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今天是农历春节的“破五”,是出门访亲和开门迎客的日子。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全体同志,给大家拜年。
中国工艺美术馆成立于1990年。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馆划归原文化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代为管理。中国工艺美术馆2008年搬离原址后,一直处于有馆无舍状态,业务基本停顿。2007年常沙娜先生致信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呼吁重建中国工艺美术馆。一些文化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也提议建设一所包括工艺美术在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中华民族历来有记俗采风的美好传统。劳动创造人,早在石器时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先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世界诸文明中独树一帜、冠绝天下的玉石文化,玉器是礼器、吉祥之器,也是君子之德的精神象征。上下五千年,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华滋繁茂、灿若星海,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见证。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百年党史和革命文艺,早已把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奋斗、牺牲和滋生于人民生活中的民族民间文艺,牢牢熔铸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重要力量。
2000年以后,伴随全球化进程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化,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事业,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新阶段。2001年联合国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国作为公约、宣言的发起国、缔约国,一直致力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国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为了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原文化部向国务院上报了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艺美术两种功能的场馆建设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支持这个利国利民的文化建设项目。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两馆项目”,201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馆”项目建筑面积91126㎡,建设经费153592万元,列入了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两馆”建设工程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建设工程,处于同一地块、共用一个场地。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两馆”工程建设须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的建设相同步,“两馆”的建筑尺度和风格要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相协调。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史展览馆在2021年7月举行的建党百年的重大展览活动,“两馆”工程建设周期节点,必须在2021年6月前完成建筑外立面及周边环境整治。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这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工程建设任务,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成立了“两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工程项目单位,全力以赴,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两馆”工程建设项目,于2019年3月30日奠基,2020年1月13日举行地下结构封顶仪式,2020年7月31日举行主体结构封顶仪式,2021年6月完成建筑外立面及周边环境整治,很好地落实了中央领导的指示,配合了建党百年的党史展览重大活动。从2019年3月30日“两馆”建设工程破土奠基,到2022年1月5日工程竣工验收,先后参与的建设者有八千余人,整个工程建设历时1012天。三年来,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两馆”工程建设,不超概算、不超面积、不超工期,安全、绿色、高效、廉洁地完成建设目标。
回望三年的工程建设历程,作为亲历者,我们百感交集。三年来,为研究推进“两馆”工程、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召开4次党组会议、58次部长办公会议。每到关键时刻,部长、分管副部长和相关司局的同志们,总是亲赴施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深深感到,没有中央宣传部、北京市的支持关心,没有文化和旅游部坚强有力的直接领导和靠前指挥,不可能完成这一重大艰巨的工程建设项目。
三年来,作为工程项目责任单位,我们感到沉重的责任和压力。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推进工程建设,三年来共召开院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议、院务会议174次、涉及议题共计400项,召开工程例会128次。“两馆”工程破土动工不久,新冠肆孽、疫情袭来,又增加了统筹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双重责任,使本来很紧的工期变得更严峻,社交隔离、设计变动、用工紧张、原料涨价和运输困难、重大活动时交通封控和工程停工……面对重重困难,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担当作为。
回望过去的三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能够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要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归功于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央编办、北京市的关心支持,归功于文化和旅游部坚强领导和全力推动,归功于先后参加建设的八千多名工人兄弟。
在这里,我要感谢建设施工总承包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和各分包公司,感谢工程设计方德国GMP公司和中国建研院,感谢工程监理方双圆工程监理公司和管理顾问与全过程造价咨询团队,感谢在各个阶段参与项目论证、建筑设计论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感谢去年以来参与开馆大展“中华瑰宝”展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文馆、工美馆、音研所、戏研所、美研所、工笔画院、篆刻院等所有为展览付出过心血和努力的同志们,感谢向“两馆”捐赠了木结构传统戏台、迎宾雪浪文脉石、贵宾室和多功能厅傢俱的江西省乐平市人民政府和制作单位江西中乐古建公司、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和庞永辉先生、福建四君子古典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和陈玉树先生。
建成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十分不易,用好、管好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工艺美术故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为关键。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和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两馆”在春节开馆。昨天,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为配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活动的重点文化项目,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几乎与工程建设收尾、验收相同步,我们马不停蹄,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强大的学术力量和丰富的藏品资源,同步推进“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的展陈论证、设计与布展工作。
“中华瑰宝”开馆大展,共分八个版块,涵盖了工艺美术、古琴、传统乐器、传统美术、戏曲、金石篆刻与拓本、传统年画、戏曲演出和学术报告八个部分的内容,共展出1298件珍品,百分之八十是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大部分展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积累的珍藏。展览还设计了精彩的互动环节,每件展品均可扫二维码听看展品的讲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在新时代建设落成的国家级展馆,站在迈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跑线上,我们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