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资讯

  • 新展展讯 | “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即将开展

    景德镇的千年窑火,烧出了中国陶瓷的灿烂、照亮了世界陶瓷的大道。清代督陶官唐英言:“瓷器之成,窑火是赖”。窑火起于窑炉,窑炉是瓷泥与釉料相融、涅槃重生为陶瓷艺术的母体。了解陶瓷的制成,当从窑炉开始。

    2022.12.28
  • 新展展讯 | “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展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天地人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和文兴。我馆本次展出刘恒甫先生的《中华福树》《中华有鱼》《丝路祥音》和《中华锦绣》四组原创大型艺术作品,分别从“天、地、人、文”四部分,描绘中华文化盛景,寓意文化兴盛、国家强盛。

    2022.12.28
  • 撤展资讯 | 三个展览已于11月15日撤展

    “中华瑰宝”系列展览之“旷古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万方乐奏——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和“粉墨传奇——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已于11月15日撤展。本篇将邀您一同回味精彩。

    2022.12.28
  • 传承与转化实验室成立!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与转化实验室”是为了响应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特色和优势所成立的专业化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实验室。通过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国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力求充分发挥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价值、转化与发展的社会价值。“传承与转化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验室,也是国内首家“活态传承”实验室。实验室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2.12.28
  • “遇见非遗”第一期回顾: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线上体验活动

    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祝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12月1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了“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第一期——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线上体验。

    2022.12.28
  • 非遗·时令 | 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12.22
  • 中国式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屋建瓴地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宏阔勾勒和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义项、要求同样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式”“中国特色”的应有之义。

    2022.12.14
  • 外交部亚洲司致信我馆表示感谢

    9月27日外交部亚洲司邀请周边国家驻华使馆高级外交官来我馆参观。我馆高水平的展览、清晰流畅的导览安排和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外交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外交部亚洲司谨向我馆致以衷心感谢。

    2022.12.14
  • 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市执行委员会致信我馆表示感谢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 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济南市成功举办。执行委员会特此感谢苏丹副馆长对此次博览会策展工作的全程支持、跟进指导。

    2022.12.14
  • 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12.12
  • 活动回顾 | “同一个家园”民族传统音乐演出及互动体验在线上成功举办

    多民族唱响美丽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12月10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邀请“家园计划”举办的“同一个家园”民族传统音乐演出及互动体验在线上成功举办。

    2022.12.12
  • 线上直播 | “同一个家园”民族传统音乐演出及互动体验

    “家园计划” 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打造的“中华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计划”重点项目,目前团队成员有彝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及汉族,是一支多民族融合的原生态合唱团。“家园计划”的作品在全网发布后获得业内一致好评,成员多次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录制。“家园计划”用歌声展现民族团结,用音乐的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2022.12.08
  • 遇见非遗 | 第一期: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线上体验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戏曲、舞蹈、曲艺、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022.12.08
  • 活动回顾|志愿服务传帮带——我馆志愿者培训小志愿者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让青少年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成为讲述、传播中华文化的小使者,今年8月,我馆组织了4期“小小讲解员”培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22.12.08
  • 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国际博物馆协会发布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2022.12.08
  • 非遗·时令 | 大雪

    “冬雪雪冬小大寒”。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2022.12.07
  • 展品研究 | 从阿勒泰到北京(马皮滑雪板)

    “展品研究”栏目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学术研究部的系列学术推广活动之一。“展品研究”以馆内藏品、展品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以专业学术的态度传播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充分发掘我馆展品的深层学术价值。

    2022.11.30
  • 祝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2022.11.29
  • 论坛综述 | 新疆和田地区达玛沟佛寺遗址群及其他

    2022年11月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博望论坛”暨“新疆考古发现与文化观察系列讲座”第二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线上直播同时进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疆和田地区达玛沟佛寺遗址群及其他》,继续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介绍以达玛沟佛寺遗址群为代表的和田地区考古工作、出土遗物及相关文化背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粟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南南参与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静作学术总结。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副研究员邵晓洁主持,300余位听众线上参与。

    2022.11.28
  • 【国家文化公园】韩子勇 | 巍巍昆仑: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昆仑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顶级的概念,昆仑山系辽阔的、雄浑的、连绵不绝的地理尺度,实际上也是中华文明的尺度。张骞出使西域,在汉武帝的时代,把昆仑的名号留给了新疆,留给了西域,这也说明中华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就像巍峨的昆仑一样,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