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蝉鸣螽嘶。2023年7月2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乡村美育行动”第三期,迎来了50名云南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这群来自西南边陲的青少年,如同南方的清泉和热带的柔风,为博物馆注入了一丝清新与活力。
2023.08.022023年7月26日,“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学术研讨会(第一场)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与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办。
2023.08.02为配合正在展出的“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推进相关研究,7月27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共同主办的“‘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陈醉研究员,北京大学李凇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执行主编陈池瑜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郑工研究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原主任余辉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朱万章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邵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研究员,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晓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杭春晓研究员,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副主任邓锋研究馆员,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蒋玉秋教授,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孔德平副研究员、张南南副研究员、邰高娣副研究员、孙欣主任编辑、王成国助理研究员参加研讨会。
2023.08.02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馆开设“非遗传承有我”线上主题教育栏目,围绕馆内藏品,由青少年群体讲述非遗及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2023.08.02根据北京市气象台暴雨红色预警,7月29日夜间至8月1日夜间将出现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为确保观众人身安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7月30日(周日)、7月31日(周一)闭馆。
2023.07.30黄梅戏,中国传统地方戏剧,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音乐淳朴流畅,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2006年,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7月25-30日,我馆将举办为期一周的“遇见非遗”:黄梅芬芳香自来——黄梅戏社教活动。
2023.07.24《荀子·劝学》中,以萃取蓝草汁液染色的描述开篇,来比喻变化、递进、超越、升华的过程。蓝草取之自然而用于印染,经由人的创造性参与,被赋予丰富的形态与意涵:青蓝色系成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染所产生的斑斓纹理在微妙与多样、主观与客观、随机与统一中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美学精神;蓝染的创造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承载着人们生命变化的印记与深厚的精神寄托……
2023.07.24想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吗?想在快乐中体验非遗,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吗?想通过在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学习,传承和发扬非遗吗?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传承小使者”(二十四节气研学系列)持续招募中!
2023.07.24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扩展对观众的综合服务内容,满足观众的参观休闲需要,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筹划,在馆内一层西侧设置咖啡文化空间,今年5月开始对外服务。营业以来累计接待服务观众量超两万人次。
2023.07.24为充分响应广大观众的呼声,7月22-23日,我馆再次邀请曾登上春晚的“家园计划”团队,为观众现场展示多民族的传统音乐类非遗,用歌声展现民族团结,唱出中华儿女心中的浓浓深情,一同“遇见非遗”,共唱“同一个家园”。
2023.07.19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组建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和民族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逐步合并扩充建立起来的。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艺术研究机构筹备组成立,1975年该机构定名为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1978年改为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1980年10月更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3.07.19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分重视将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相结合,以艺术创作激发艺术理论思考,促进艺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朱乐耕,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陶瓷艺术家。“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展”的举办宗旨就是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07.137月15日下午,我馆联合梅兰芳纪念馆推出“遇见非遗”:琴芳梅兰——古琴·京剧跨界融合社教活动,邀请观众以我馆的传统戏台为背景,聆听一场京剧“梅派”艺术与古琴的对话。
2023.07.13想要一起体验非遗织染绣技艺么?想要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色彩吗?想要一起收获时尚设计作品么? 此次研学,分为初识、溯源、感受、践行、满载五部分。
2023.07.13“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传统造物法则在当代的复兴,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注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那么,在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如何推动工艺美术融入现代生活?
2023.07.12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5•18 国际博物馆日是全体博物馆人的共同节日。按照国家文物局有关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为提升博物馆影响力、满足广大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我局在5月策划举办了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活动月紧紧围绕2023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充分发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整体资源优势,全面展示了北京博物馆之城的风采和魅力。5月29日,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总结大会暨闭幕式在国家大剧院合湖舞美艺术博物馆举办,标志着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圆满结束。
2023.07.077月6日下午,“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幕。嘉宾及各界人士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还举行了艺术沙龙活动。
2023.07.07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馆开设“非遗传承有我”线上主题教育栏目,围绕馆内藏品,由青少年群体讲述非遗及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