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08.318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田文出席开幕式,共同启动本次非遗展。
2023.08.258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艺术学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新疆理工学院、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协办的“生命如歌——万桐书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专题展在新疆理工学院图书馆开展。
2023.08.25《西厢记》,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著,中国最著名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中国戏曲史上“四大古典名剧”之一,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经典。戏中崔莺莺、张生和红娘三个人物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23.08.25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众多桥梁形成了长江文化中的“桥”文化。长江的“桥”文化,是一种自强自信、连通发展的文化,是从一穷二白到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见证,是从“沉沉一线穿南北”到“天堑变通途”的跨越文化。
2023.08.25长江沿岸城市,几乎都有亭台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是文人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绝佳场所。以黄鹤楼、望江楼和多景楼为代表的长江“楼”文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文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文化,是“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的击楫文化,更是一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改天换地文化。
2023.08.25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礼……“水养山,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代代传唱的侗族大歌,是贵州民歌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户户哼唱的侗家琵琶歌,潺潺歌声里流淌着民族的记忆;美轮美奂的侗戏,遣词生动、音韵严谨,一戏绘千载,飘飘传四海。
2023.08.25中国皮影戏,一种用动物皮革或纸板剪制形象,由艺人操纵,并借光源照射,将影人的形象投影到影幕,配合说唱和音乐伴奏来表演故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011年,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3.08.25蒙古族民间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堪称实至名归的民族文化百科全书,主要叙述江格尔带领十二位雄狮英雄和六千名勇士,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保卫和平的英雄事迹。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08.21还记得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惊艳亮相的大木偶变脸节目吗?这便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川北大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仅存于位于南充市的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以演神话戏见长。大木偶系杖头木偶,人偶同台,亦假亦真。木偶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形神兼备、表演生动细腻,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2023.08.21今年元宵节期间,我馆举办的“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观众反响热烈,一度加场仍“一票难求”。为充分响应广大观众呼声,8月16-20日,我馆特推出“遇见非遗”:皮影奇缘——陕西华县创新皮影社教活动,再邀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陕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宏权及其团队带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2021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惩恶扬善小哪吒》。
2023.08.11想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吗?想在快乐中体验非遗,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吗?想通过在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学习,传承和发扬非遗吗?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传承小使者”(二十四节气研学系列)持续招募中!
2023.08.11多民族同唱美丽家园,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7月22-23日下午,为充分响应广大观众呼声,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再邀曾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的“家园计划”团队举办“遇见非遗”(第八期):同一个家园——民族音乐社教活动,现场展示多民族的传统音乐类非遗,用歌声展现民族团结,唱出中华儿女心中的浓浓深情。
2023.08.112023年7月29日,为期5天的多彩非遗织染绣暑期研学活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设计出发点,融合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传统织染绣非遗技艺和当代设计方法,让青少年们在玩、画、染、做中深刻体悟非遗技艺的奥秘,并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独立设计、展示原创作品,青少年们在活动中,不仅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还培育了审美意识,深刻感受了文化传承力量。
2023.08.11“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7月30日,在全场合唱的《天仙配》选段声中,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遇见非遗”:黄梅芬芳香自来——黄梅戏社教活动圆满结束。
2023.08.11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23.08.11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礼……“水养山,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代代传唱的侗族大歌,是贵州民歌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户户哼唱的侗家琵琶歌,潺潺歌声里流淌着民族的记忆。美轮美奂的侗戏,遣词生动、音韵严谨,一戏绘千载,飘飘传四海。
2023.08.02徐结根从艺近三十年,深爱茶、陶、器文化。他打破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的壁垒,探索根植于东方美学生活的艺术,作品被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多处收藏,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工艺美术各类金奖十余项。个人主编策划出品书籍多部,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多次举办“恒福杯”茶具全国设计大赛,举办并参与了“无尽缘起”——体验中国未来茶道之最高境界活动,全面复兴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为时尚达人及资深藏家提供富有当代汝窑语境的作品,让东道汝窑走入更多的茶空间、艺术馆、基金会、博物馆,走进美好生活。
2023.08.0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华文明以其不断传承创新的精神,赓续文脉,绵延流转至今。文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背后映射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观念和文明意识,承载着民族基因中对美的感知、对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思索。它连接那些曾经引领着时代,在现在和未来也必将引领时代的美好精神与高尚品质。
2023.08.02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 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 蜀锦、蜀绣如同千年前 它在“丝绸之路”上的流转 再次实现成都与世界的美好对话 让全世界看到中华非遗的魅力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