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2年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40个国家的58位文化和旅游外交官共同出席。启动仪式前,胡和平会见了出席活动的12位大使。
2022.07.18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7.17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戏台上灯光点亮,承载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经典之声。7月16日,“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拉开帷幕。该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用创新的文艺表达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
2022.07.16第二届“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征集大赛面向外籍专家、外企雇员、外国留学生、外籍自媒体人士、外籍冰雪运动员及冬奥爱好者等热爱北京的外籍人士征集短视频作品,讲述自己与北京的故事,以及爱上这座城市的100个理由,共征集到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参赛者投稿的3500部视频作品,题材丰富,涉及人文、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热情、友好、奋进的新时代之北京。
2022.07.14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7.14我喜欢大自然的山水,喜欢山水之间的一草一木,它们纯粹,纯净,纯生。山水之间有仙气,有着泥土散发的芬芳,有着田野朴素的清澈,像大地上生长的诗,万物皆有灵魂。
2022.07.14“磐石自在生长——孙逸文作品展”分三个单元:“时代”、“美丽新世界”、“朴素的问题”,展出孙逸文的73件作品,这批画作的创作时间跨度很大,诚实地讲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十载求索之路。这条道路绝非坦途,在成为一名好画家的许多时刻,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行者朝着不同的岔路前进,一探究竟。我们无法以单一的风格或观念为线索来观看这个展览,正在于它所呈现的是“万物生长”的自然形态。
2022.07.14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2022.07.096月28日上午,全馆工作人员在多功能厅组织集体理论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同志因部里会议未及参加,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盛永波同志主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杨斌、王辉、苏丹及全体员工共百余人参加了集中学习,深入研讨交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话精神。
2022.07.08本次培训是由馆社会服务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学习项目,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融合“品、看、听、触”的现场沉浸式学习体验,设置7节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课程,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从讲解技能角度,设置6节技能提升课,运用“赏、学、练、讲”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孩子们迅速掌握讲解要领,在筑牢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掌握社会交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待人接物五大能力。
2022.07.07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2022.07.07今天是2022年7月1日,是党的生日,同时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内地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港澳非遗发展研究会、香港崇正中学,成功举办了“海上生明月 非遗一线牵”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构建了内地与香港青少年相互交流的非遗共享平台,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少年共同传承非遗文化,携手走向美好未来。
2022.07.01本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支持单位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彩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晋城市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忠先生的剪纸艺术作品为主体,通过“祈福纳祥”、“民俗生活”、“百姓众声”、“三晋风情”四个部分,展出作品400余件(套),生动展现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多地质朴、简练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
2022.07.01文化数字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非遗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推广。从2015年至今,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组织下,已经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对上千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并逐步推动优秀记录成果的研究利用、社会共享。此外,非遗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媒介的强大传播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零距离关注、了解、参与非遗。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通过线上展播、直播互动、话题讨论等方式,各类优秀非遗资源通过网络平台送达更多人群...
2022.06.26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值此之际,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的首届“非遗馆里话非遗——文化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教育”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