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资讯

  • “五一”假期开放公告

    为满足广大观众朋友的假期文化需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2022年“五一”假期(4月30日至5月4日)正常开放。具体安排如下:

    2022.04.29
  • 学者观点 | 邱春林:新时代好手艺的新品格

    时光曾经慢如静流,无论是农人还是手工百业都遵守时令,踩着节气来劳作和生活。元代赵汸《咏锯匠解木》诗云:“汝去我来何日了,亏他扯拽度时光。”拉锯的木匠你来我往,似乎没完没了,可亏得有这手艺活,才好度时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手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它并没有增益物理时间的长度,它的慢,并非绝对时间的“慢”,而是心理时间的“绵长”。如果说信息化时代训练了人对世界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那么,手工艺在今天的价值恰恰是让时光慢下来,关注个体的创造力。当手工制品完善到一定程度时,也比工业制品更容易能唤起人们对它的珍爱意识,因为手工产品保留较鲜明的劳动痕迹。

    2022.04.29
  • 关注 |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评论系列视频(七) 发布上线

    为以融媒体方式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探索权威性、专业性、传播性和时尚性兼具的文艺评论内容生产和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今日头条文化频道深度合作,开展相关艺术门类文艺评论视频的联合策划、拍摄制作和宣传推广,持续推出由院内学者带来精彩解读和点评的文艺评论系列视频。近日,系列七《田青说乐》完整版视频已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头条号发布上线,共6期。讲解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田青,诚邀大家持续关注、收看。

    2022.04.29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博物馆里的劳动者

    “五一”劳动节,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欣赏这些化作展品的劳动者形象。

    2022.04.29
  • 世界读书日 博物馆是一本书

    TA传播知识,TA承载文明;TA引发思考,TA生成对话;TA答疑解惑,TA治愈身心;TA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被观看、被阅读、被聆听、被触摸,与我们的所有感官发生互动。

    2022.04.23
  • 韩子勇院长在“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线上发布仪式上的讲话

    202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的时候,我们办过一个“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传统艺术收藏展”。这个展览在业内影响广泛。这个展览回顾了我们院“重实践”的深厚学术传统。在2022年,我们选择今天,也就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向社会隆重发布“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这是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实践”这一优秀学术传统的再度彰显。

    2022.04.23
  • 世界的记忆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上线发布

    2022年4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建设的“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https://www.ctmsa-cnaa.com)正式上线试运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音乐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受疫情影响,发布活动采取线上形式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以及相关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致辞,对平台的建设与发布给予充分肯定。国家档案局交流合作司发来贺信。

    2022.04.23
  • 恢复开放公告

    根据计划,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4月21日(周四)恢复开放

    2022.04.20
  • 非遗·时令 | 谷雨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04.20
  • 招聘 | 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开招聘2022年应届毕业生公告

    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承担艺术创作、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相关工作,组织相关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管理中国工艺美术馆。根据有关规定,我院结合事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现面向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2022.04.02
  • 非遗·时令 | 清明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04.02
  • 传统节日·上巳 | 曲水流觞的日子,品“器”韵之美

    农历三月初三,我国古代传统的上巳节。古人在这一日,祓禊、祭祀,文人雅士们更会在这一日,择一水池,饮酒、游春,是谓“曲水流觞”。“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引以为流觞曲水”,公元353年的暮春时节,诞生了中国艺术史上伟大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也将中国古代文人的雅集,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2.04.02
  • 临时闭馆公告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月5日开馆运行,经过两个月的运行磨合,按计划拟于4月6日至4月20日闭馆15天(清明节期间正常开放),以便进一步完善场馆设备,提升观展体验。4月21日,恢复开放。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2022.03.29
  • 动态 | “春天送你一首诗”启幕仪式暨朗诵会在我馆成功举办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四季春为先。春天之美,诗人们竞相吟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喜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畅意;“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生机勃勃……春风浩荡,将寒冷一扫而尽。伴随着春天的温暖到来,冰封的大地也随之融解,自然之美将迎春绽放,万紫千红尽情展现。

    2022.03.20
  • 非遗·时令 | 春分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

    2022.03.20
  • 韩子勇:文旅融合开遗产保护新局

    从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到引发“故宫跑”的《千里江山图》及据此创意的舞剧《只此青绿》;从文创热、美食视频,到国乐、汉服、老字号、茶道等传统生活美学的热兴;从古城古镇古村游,到艺术乡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大旅游格局的互动双赢日渐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共识,民族美学资源和文化密码在生产消费场景的运用日趋丰富……所有这些文化与旅游、与生活、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正发生着美妙、壮观的“链式反应”。

    2022.03.20
  • 从阿勒泰到北京——我国冰雪体育运动与非遗项目简介

    冰雪运动与温度、气候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冰雪运动在我国古代是北方地区各民族居民利用自然环境、战胜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体育运动,并成为传承延续下来的生活技能。我国冰雪运动在不断的发展中,其表现形式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兴亡而变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变。

    2022.03.08
  • 动态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联合党建活动

    2月22日下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联合组织开展了“品鉴中华瑰宝、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华瑰宝”展,并进行了交流研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以及双方领导班子成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94名党员、中国工艺美术馆20余名党员参加了活动。

    2022.03.08
  • 佳作欣赏 | 博物馆里的“她”——国际劳动妇女节

    春日里,暖风渐起,三月光景犹可期。在这个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今天,在这个属于“她”的美好节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遇见博物馆里的“她”。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