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资讯

  • 中国巧手 | 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上新啦!第四期 中国陶瓷彩绘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的“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将从灿若星河的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项目,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讲解、示范创作,开展不同主题的社教活动。

    2022.07.28
  • 徜徉中华经典 永葆奋进初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党支部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康辉,新闻播音部主播以及党员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盛永波,副馆长杨斌,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林晨,以及馆方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

    2022.07.28
  • 到底是怎样的「中国说唱」,让小朋友们都喜欢???

    “现场的小朋友有没有会打快板的?”一名13岁的小男孩立刻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手,并被邀请上台表演了一段颇具北京特色的快板表演《数唱北京》引得台下观众鼓掌叫好!

    2022.07.27
  • 非遗·时令 | 大暑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2022.07.23
  • 【国家文化公园】韩子勇 | 鸿图华构:何为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为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入挖掘、阐释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经过认真筹备,特推出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视频。

    2022.07.22
  • 品味华夏四季之美 2022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

    2022年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举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工作,已与157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建立41个双多边文化和旅游合作机制,形成覆盖全球的政府间合作网络,团结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

    2022.07.22
  • 世界旅游联盟出席2022“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

    7月18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2“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出席并致辞。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高政主持。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与来自40个国家的58位文化和旅游外交官出席活动。

    2022.07.19
  • 2022“发现中国之旅”活动在京启动

    7月18日,2022年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启动仪式在京举办。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40个国家的58位文化和旅游外交官共同出席。启动仪式前,胡和平会见了出席活动的12位大使。

    2022.07.18
  • 这个暑期,“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来啦!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7.17
  • “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亮相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

    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戏台上灯光点亮,承载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经典之声。7月16日,“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功能厅拉开帷幕。该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用创新的文艺表达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

    2022.07.16
  • 100部优秀短视频作品全方位诠释大美北京

    第二届“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征集大赛面向外籍专家、外企雇员、外国留学生、外籍自媒体人士、外籍冰雪运动员及冬奥爱好者等热爱北京的外籍人士征集短视频作品,讲述自己与北京的故事,以及爱上这座城市的100个理由,共征集到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名参赛者投稿的3500部视频作品,题材丰富,涉及人文、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热情、友好、奋进的新时代之北京。

    2022.07.14
  • 重磅 | 我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推出“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7.14
  • 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第二批)·任赛

    我喜欢大自然的山水,喜欢山水之间的一草一木,它们纯粹,纯净,纯生。山水之间有仙气,有着泥土散发的芬芳,有着田野朴素的清澈,像大地上生长的诗,万物皆有灵魂。

    2022.07.14
  • 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第二批)·孙逸文

    “磐石自在生长——孙逸文作品展”分三个单元:“时代”、“美丽新世界”、“朴素的问题”,展出孙逸文的73件作品,这批画作的创作时间跨度很大,诚实地讲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十载求索之路。这条道路绝非坦途,在成为一名好画家的许多时刻,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行者朝着不同的岔路前进,一探究竟。我们无法以单一的风格或观念为线索来观看这个展览,正在于它所呈现的是“万物生长”的自然形态。

    2022.07.14
  • 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强调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8日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2022.07.09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集体理论学习

    6月28日上午,全馆工作人员在多功能厅组织集体理论学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同志因部里会议未及参加,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盛永波同志主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杨斌、王辉、苏丹及全体员工共百余人参加了集中学习,深入研讨交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话精神。

    2022.07.08
  • 召集令|叮!暑期“小小讲解员”召集令

    本次培训是由馆社会服务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学习项目,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融合“品、看、听、触”的现场沉浸式学习体验,设置7节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课程,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从讲解技能角度,设置6节技能提升课,运用“赏、学、练、讲”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孩子们迅速掌握讲解要领,在筑牢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掌握社会交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待人接物五大能力。

    2022.07.07
  • 非遗·时令 | 小暑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夏满芒夏暑相连”,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