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08.238月20日上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推出的“艺海拾遗”暑期非遗展演季“二十四节气” 朗诵古曲专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精彩亮相。本次专场由中国煤矿文工团首席男主持阿木古郎担任导赏人,中国煤矿文工团(杏花天)民族室内乐团进行演奏,选取部分最具特色的以24节气为背景的名家名篇诗词,以朗诵的独特形式解读中国二十四节气。
2022.08.22韩子勇在发言中,从信息文明、双重宇宙、文化数字化和非遗数字化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在数字化的“旋涡”中,人们成为新数字空间中的“新移民”的观点。他指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内容建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陈列,更多、更好、更快地满足群众的需要。
2022.08.18根据北京市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参观需求,将于2022年8月20日(本周六)起正式启动周末公益讲解服务。
2022.08.18本次《课里有戏》京剧非遗暑期研学活动,选择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戏曲名篇,以鉴赏、参观、学习、表演的全方位学习方式,推出暑期特别系列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文化素质。 2022.8.18
2022.08.18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身体、情感,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构建和传承着一部鲜活生动的舞蹈文化史。它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情调,但较之文字历史的传统更为脆弱,且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面临严峻威胁。
2022.08.18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8.18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2022.08.16根据我馆公益讲解工作发展需要,经过前期精心筹备,社会服务部于7月16日至23日对我馆招募的首批志愿者讲解员进行了岗前培训。此次培训得到了馆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服务部具体组织安排,职责明确,分工有序,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022.08.12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8.11今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佳节之一的“七夕节”。2006年,“七夕节”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8月4日晚开放夜场参观,并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博物馆奇妙夜”遇上传统“七夕”佳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2022.08.11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秋处白秋寒霜降”,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2022.08.07悠扬的《梁祝》乐曲声中,身着中国古代华服的观众陆续走进展馆,观看非遗展览、欣赏非遗演出,开启“博物馆奇妙夜”。8月4日,在我国传统佳节“七夕节”,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放夜场参观,并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一浪漫节日增添浓郁的文化氛围。
2022.08.04“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之一,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于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当晚举办系列专场活动。在今年的七夕,约上TA一起,相约博物馆,感受七夕文化,带爱回家。
2022.08.02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在中华大地上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它是劳动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份伟大贡献。陶瓷彩绘以其灿烂如花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是我们打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方式。中国陶瓷彩绘以陶瓷为媒介,以瓷面为画板,在陶瓷艺术家们娴熟的绘画技艺表现下,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孕育而生,被赋予了双手的温度和鲜活的生命。
2022.08.02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为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促进国家文化公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入挖掘、阐释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经过认真筹备,特推出国家文化公园系列视频。
2022.07.29最近,中央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2022.07.28本次《课里有戏》京剧非遗暑期研学活动,选择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戏曲名篇,以鉴赏、参观、学习、表演的全方位学习方式,推出暑期特别系列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文化素质。
2022.07.28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