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资讯

  • 展讯 | “神州迎春——中国木版年画”撤展

    “神州迎春——中国木版年画”已于6月13日撤展。本篇邀您一同回顾精彩展品与花絮。

    2022.06.21
  • 专题 | 四件国宝进新馆——四件翡翠国宝布展花絮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镇馆之宝——岱岳奇观、四海腾欢、群芳揽胜和含香聚瑞——作为“中华瑰宝展”的重要展品正陈列在大国匠作系列的展厅内。虽然我们可以来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睹它们的芳容,了解它们的尺寸、年代、艺术风格以及制作工艺,但对于它们如何进馆,如何安装却不甚了解。为了更全面地向观众展示四件翡翠国宝,我馆专门推出“四件国宝进新馆——四件翡翠国宝布展花絮”视频,展示了2022年2月四件翡翠国宝作为“中华瑰宝展”的重头戏,如何进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全过程。

    2022.06.21
  • 非遗·时令 | 夏至

    二十四节气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在探索日月星辰和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关系时,所形成的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一项宝贵遗产。

    2022.06.21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2022.06.15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

    近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突出了非遗保护惠及大众这一特性。

    2022.06.15
  • 仰望星空 | 赓续中华文明的鸿图华构 —— 专访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财政部大力支持与高度关注的重大项目。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遗产留存和保护、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举是以国家文化公园的形式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鸿图华构。为了加深社会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文化价值及推进路径的理解,本报特此推出专栏,拟邀请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成员,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建设好国家文化公园。

    2022.06.11
  • 美学云课堂 |“非遗馆”馆长说非遗 数字化为非遗插上翅膀

    审美可以让人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进而让人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净化。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一直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在审美方式愈加多元开放的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意义非凡。

    2022.06.11
  •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总书记这样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高度重视,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从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中感受他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以贯之的深厚情怀。

    2022.06.11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带你历数中国42项“世界级”非遗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在近期集中开展了六千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4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42个项目的入选,不仅体现了我国日益提高的非遗保护传承水平、逐渐健全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更对中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2.06.11
  •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 胡璐)今年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11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2022.06.1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2022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主持启动仪式。

    2022.06.10
  • 非遗绽光彩 展卷新时代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景呈现,展示非遗之美;全民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全国联动,营造起浓厚的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

    2022.06.09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办6200多项活动

    据了解,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今年组织开展的重点活动有“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将一直持续到6月20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省份将举办62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上活动达2400多项。

    2022.06.09
  • 非遗·时令 | 芒种

    芒种,民间又称“忙种”,其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所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农民朋友们为了当年的收成,往往赶在漫长的梅雨季到来之前,收割滚滚麦浪、种下桩桩稻子。

    2022.06.06
  • “中国巧手” | 第二期回顾——苏绣“香包制作”课程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苏绣工艺曾得到诸多诗人的赞赏。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6月3日端午节当天,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第二期“中国巧手”美育系列社教活动,邀请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老师,为观众们在线讲解并在香囊上示范苏绣技法。

    2022.06.06
  • 传统节日·端午 | 古诗词里的端午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2006年,端午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更是成为我国首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包括:天干地支说、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等名人说、龙图腾祭祀说等等。

    2022.06.03
  • 征集活动 | “我和非遗的故事”——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征集活动

    2022年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港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会、香港崇正中学,共同发起“我和非遗的故事”征集活动。活动通过征集文稿和绘画的形式,让内地和香港地区青少年一起书写非遗故事、绘制非遗画卷,一方面加深香港青少年对内地非遗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促进内地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在香港地区的发展,构建内地和香港地区青少年相互交流的共享平台,共同传承非遗、携手走向美好未来!

    2022.06.03
  • gmp新作 |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实施的这一国家级博物馆将两座博物馆的功能集为一体,它的落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新文化区增添了又一座重要的新建筑。建筑外观设计与其内容相辅相成,雕塑般的幕墙结构富于色彩、深度与光泽效果的变化,使博物馆无论从近处还是远处看都极具特色。

    2022.06.01
  • 六一国际儿童节 | 博物馆里的宝藏娃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童年,如六月时的生机勃勃,自带无忧无虑的滤镜。儿童,也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承载着祖国与民族的希望。在这个六一国际儿童节,让我们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看一看,博物馆里的这些宝藏娃娃们吧。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