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资讯

  •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丨历史吟诵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是中国三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分别源自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的悠久传说,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这三部伟大史诗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艺术瑰宝。

    2023.02.16
  • 胡和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12.30
  • 【本期名家·韩子勇】行走、观想与表达(三):共筑——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随想

    建筑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在信仰、观念、审美、社会现状、生产组织的共同作用下诞生和成长,为人类提供了居住、劳动、工作所需的空间。不同的建筑成为不同国家、地区、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本期名家]推荐艺术家韩子勇,一位深谙中华文明核心内涵的学者和诗人,在《行走、观想与表达(三)》中,我们跟随他的文字行走于苍茫辽阔的大地之间,感受宇宙的星罗棋布,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2022.08.08
  • 以雀为灵以舞为魂,千年孔雀舞亮相两馆

    傣族孔雀舞,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傣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把孔雀视为象征吉祥的“圣鸟”,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祖先模仿孔雀的姿态,创造出了这种优美的舞蹈,经过数代舞者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傣族孔雀舞。

    2023.03.23
  • 奥园这个展览,让你一睹古人“证件照”

    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有这样一个展览,可以带你梦回明清,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旧时光之旅,与诸多帝王名士、才子佳人打个照面,一睹古人风采~ 它就是“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

    2023.03.23
  •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专题三《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在京举行

    2023年3月1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三场《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2023.03.21
  • 新展展讯 | “时代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开展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全国人大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承办的“时代新象一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隆重开幕。

    2023.03.17
  • 社会教育 | “非遗传承有我”主题教育栏目(第二期)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馆开设“非遗传承有我”线上主题教育栏目,围绕馆内藏品,由青少年群体讲述非遗及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2023.03.17
  • 预告|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专题三、四)

    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身体、情感,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构建和传承着一部鲜活生动的舞蹈文化史。它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情调,但较之文字历史的传统更为脆弱,且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面临严峻威胁。

    2023.03.17
  • “新征程 新工艺——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邀请展”作品捐赠仪式暨“工艺美术的时代新创造 ——当代工艺美术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3年3月13日,“新征程 新工艺——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邀请展”作品捐赠仪式暨“工艺美术的时代新创造——当代工艺美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召开。

    2023.03.15
  • 韩子勇委员:评选青年非遗传承人要打破地域、血缘等界限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生生”才能“不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非遗都在经历不断变化的过程。谈及如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对其的研究和传承要应时代之变,见人、见物、见生活,在当代环境中用好非遗美化生活。

    2023.03.14
  • 韩子勇委员:每一处国家文化公园都是一部系统性“大书”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它与以往的文化工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综合性、系统性,每一处国家文化公园都是一部皇皇巨著。”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2023.03.14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感百年变局之下,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可以想见,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还会迎来更多惊涛骇浪、逆风湍流,但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战略部署,就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胜利的彼岸。”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说。

    2023.03.09
  • 两会声音 | 韩子勇: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步道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文化工程,“文化”的主体是人民,“公园”的主人是人民。长城作为重要线性文化遗产,现有保护和展示方式有限,建议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步道,打造连接人民与文物和文化遗产本体的通道,让游客“走近”长城,增强实地感知、历史体味,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3.03.09
  • 招募令 | “非遗传承小使者”持续招募中!

    想近距离了解非遗的魅力吗?想在快乐中体验非遗,感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吗?想通过在博物馆中的沉浸式学习,传承和发扬非遗吗?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传承小使者”(二十四节气研学系列)持续招募中!

    2023.03.09
  • 预告 | 精彩继续!仿点翠胸针/耳饰制作活动加场

    我馆于3月8日当天开展了“巾帼风采 点染非遗”——国际劳动妇女节专场体验活动,活动反响热烈。应广大观众的迫切需求,我馆将于3月11日,继续推出仿点翠·胸针/耳饰制作活动。

    2023.03.09
  • 预告|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专题二、三、四)

    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身体、情感,以及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构建和传承着一部鲜活生动的舞蹈文化史。它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情调,但较之文字历史的传统更为脆弱,且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面临严峻威胁。

    2023.03.09
  • 撤展公告 | 关于“藉器传文”和“太行之魂”展厅撤展的公告

    我馆四层北侧“藉器传文”和“太行之魂”展厅将于3月13日撤展,请您持续关注我馆展览最新动态。

    2023.03.09
  •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首场《整体保护视野下的塔吉克族鹰舞》在京举行

    2023年3月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正式拉开帷幕。第一场《整体保护视野下的塔吉克族鹰舞》由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廖燕飞主持。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