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展讯 | “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即将开展
2024-07-23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展览概况
梅兰芳是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是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史、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用丰富的艺术实践推动了二十世纪京剧艺术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所开创的京剧梅派艺术深入人心,对中国戏曲众多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光十三绝画像 ( 摹本 )
20 世纪 50 年代
82cm×318cm
清(传)沈容圃原作,常斌卿、吕适云摹绘
绢本设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该卷绘制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著名戏曲演员的戏装扮相,其中左三为《雁门关》萧太后扮相的梅巧玲(梅兰芳祖父)。
他致力于京剧艺术实践与戏曲艺术整理研究的结合,为当代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范式。他是德艺双馨的杰出典范,扶危济困、铁骨铮铮,在民族危难之际展现了坚定的民族操守。他还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者,把京剧艺术、中国戏曲推广至世界剧坛,平等对话,让世界真正了解、认识、接受中国戏曲。
《搜山打车》抄本
1883 年
经折装 12cm×8cm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清光绪九年(1883)抄本,经折装,半页二行,有工尺谱。内封题“光绪九年巧月下澣书于灯下”“搜山打车”“梅明瑞”“景和”。该书为梅兰芳父亲梅竹芬手抄京剧传统剧目《搜山打车》演出本。
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回望梅兰芳的身影,缅怀他的生平事迹,追寻他的理想脉络,回顾梅派艺术在传承、创新、传播等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对每个文艺工作者乃至广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们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4年适逢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本次展览各主办单位精心遴选出200余件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密切相关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类型,其中近120件为首次面向公众亮相。
《太真外传》戏衣
20 世纪 20—30 年代
肩袖通长 300cm, 衣长 140cm
此戏衣为《太真外传》中使用的“舞盘衣”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太真外传》是梅兰芳创排的古装新戏之一,由齐如山、李释戡等编写。全剧共分四本,1925 年上演头、二本,1926 年上演三、四本。该戏皇皇巨制,机关布景流光溢彩,创制新腔曲尽其妙。该戏主要演员有梅兰芳(饰杨玉环)、王凤卿(饰唐明皇)、姜妙香(饰高力士)、姚玉芙(饰念奴)、萧长华(饰杨国忠)、侯喜瑞(饰安禄山),演出阵容强大,珠联璧合,极一时之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1954 年
12.8cm×8.8cm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展览以“梅艺今辉”为题,分为“序言”“一代宗师”“文化使者”“情怀担当”“使命新生”“念念不忘”六个板块,全面展示了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梳理了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彰显他所恪守的精神品格,用满怀深情、细腻灵动的展陈语言,勾勒出一个“最美奋斗者”的光辉形象,将他为时代、为人民的艺术履历生动地呈现给每一位驻足于此的观众。
梅艺今辉,我们用深深的景仰和久久的回望,礼敬梅兰芳先生对京剧、对戏曲、对文化的杰出贡献。
《朝日画报》
1924 年
38cm×27cm
梅兰芳纪念馆藏
1924 年11月12日,日本《朝日画报》刊登梅兰芳饰演的廉锦枫剧照。
赵朴初为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亭题字
1984年
左:24cm×11.5cm;
中:7.6cm×31.8cm;
右:24.2cm×7.8cm
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藏
赵朴初题写,为梅兰芳诞辰90周年之际,泰州市筹建梅兰芳纪念馆时征集。
编辑:数字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