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遇见非遗”(第二十五期):瑞龙啸春——古琴音乐会

2024-02-19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古琴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弹拨乐器。其悠扬的音律如幽幽山泉,透露着深邃的内涵,飘逸之音,犹如风吹过古木,悦耳而沉静。正值元宵节到来之际,为庆祝佳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我馆策划的古琴非遗音乐会活动,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独属于中国人的琴音浪漫。    


“云涛”琴

      本次古琴音乐会上将会用到的这床  “云涛”琴,乃仲尼式,为元代赫赫有名的斫琴大师赤城朱致远制。通体髹朱漆,蛇腹间流水断纹,琴背刻琴名“云涛”,名下刻有“平湖珍秘”圆印。“云涛”琴音声重金石韵,奇古透润,洪亮远播,中气十足。


片段《梅花三弄》

甲辰春来,瑞龙迎新。2024年2月24日(周六,元宵节)下午14:30,“遇见非遗”:“瑞龙啸春”古琴音乐会将会拉开帷幕。听《龙翔操》《龙朔操》,赏《沧海龙吟》《广陵散》等经典名曲,众多古琴老师将带领观众在高雅的审美品味中体会古琴旋律的音腔性、古琴音质的清雅性,沉浸式感受华夏民族音乐的深层意蕴。

活动时间

2月24日(周六)14:30

活动地点

馆一层多功能厅

展示项目

古琴艺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面向人群

传统音乐类非遗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等

报名方式

报名活动请扫描二维码

成人及3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80元/人

(3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兑票时段>

可于活动当日前往中央大厅北侧咨询台

凭购票二维码兑换纸质票


<检票时段>

14:00-14:40

地点:一层多功能厅入口


*温馨提示:春节假期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主持人

原呈龙

圣佳琴社副社长,群玉堂文化空间主理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展演内容

凌一童

演奏曲目:《龙翔操》

《龙翔操》见于清同治七年,广陵派琴家秦维瀚所辑之《蕉庵琴谱》,此曲清淡悠远,自由飘渺。根据题解,曲意是以古代传说中的龙为主题,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龙凌空穿梭、腾飞欲翔的场景,使得听众仿佛置身于龙的世界。张子谦先生评价此曲:“肃穆逍遥,无我有我。”


刘敏飞

演奏曲目:《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最早见于《谢琳太古遗音》,是依东晋诗人、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意境创作的古琴曲,叙述了他弃官归田时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作者不愿违心混迹官场,热爱田园隐逸生活的情操。



党文超

演奏曲目:《水仙操》

《水仙操》又名《秋塞吟》《搔首问天》《屈子天问》,取材于伯牙学琴的故事。旧说,伯牙学鼓琴於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句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是曲缠绵幽咽,顿挫幽扬,能令人听者情移意远,洵绝调也。


刘亚东

演奏曲目:《欸乃》

《欸乃》初见于明代汪芝《西麓堂琴统》,亦有《北渔歌》之称,后《天闻阁琴谱》记载为《欸乃》,最早由管平湖打谱演奏。现在琴家弹奏的多为管平湖的节本。“欸乃”指的是桨橹之声或渔家号子声,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的一首名曲。


李可

演奏曲目:《龙朔操》

《龙朔操》,本曲又名《昭君怨》,内容出自昭君出塞的故事,字字悲凉,声声哀怨。全曲以重复、变化重复和展衍作为主要手段,段落之间不同素材巧妙地相互渗透,并以音调相似的各段落头尾加强全曲的内在联系。它正是运用了在今天看来这些“有限”和“简单”的作曲手法,编织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刻划出如此动人的音乐形象,使人惊叹。


邸聆桐

演奏曲目:《沧海龙吟》

《沧海龙吟》最早见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伯牙心法》。乐曲描绘了夜雨江涛,水天一色,云雾迷漫,波涛汹涌的雨夜景色。《五知斋琴谱》说它以“清冷和缓之调,寓飘忽动荡之势”“其音有似于龙吟”,大有苍龙出云入海,飞潜莫测之意境。琴人常以“琴能动苍海老龙之吟”来形容琴音的美妙。祝愿大家在龙年里:龙翔九天,吉星高照!


贾建军

演奏曲目:《广陵散》

《广陵散》,琴曲之师长,传世古琴曲之最大者。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长虹”“投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契合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历来评价“广陵散声最不平和”,“纷披灿烂,戈矛纵横”,时而悲壮激越,时而婉约动人,极富戏剧化对比,表现了深沉雄伟和庄严肃穆的大曲风范。


检票须知

1.我馆未授权任何个人代理票务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馆参观,避免损失,请务必通过馆方公众号等正规渠道报名。

2.成功完成“活动报名”,将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和活动二维码;入馆经东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兑票时段在我馆兑票地点(大厅北侧服务台)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本场活动一人一票。成人及3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3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5.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活动须知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1.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通过“活动报名”界面报名,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参加活动。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4. 活动全程,请:

(1)全程佩戴口罩;

(2)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3)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7. 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后期可能用于活动宣传使用。若您报名参与活动,我们将视您已同意使用;如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本文视频及部分图片素材来自古琴演奏家们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陈静思

一审:徐博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