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又见江南 技艺苏州——苏州非遗一站式体验活动持续进行中!

2023-12-01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苏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聚集地,以其丰富的品类、多样的形式闻名于世,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更是名列前茅,被誉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11月18日至12月10日每周六、周日,苏州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活动亮相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外环廊,近三十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将与各位观众见面,多位传承人老师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带领大家体验制作,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null

12月2日-3日、9日-10日的展示内容如下:

null

(以现场实际安排为准)


null

一、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null

碧螺春是产于江苏苏州吴中区太湖洞庭山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叶卷曲如螺而得名。碧螺春制作技艺是传统卷曲型茶的代表,主要工序包括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成茶后碧螺春集形美、色艳、香浓和味醇于一身,被誉为“四绝”盖世的“天下第一茶”。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包含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null

明式家具是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用硬木制作的家具。家具采用榫卯结构,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不损坏。明式家具讲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柔和,以结构部件为装饰,具有简约、精巧、雅致、舒适等特点。2006年,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制扇技艺

null

苏州制扇始于南宋,明代已闻名全国。苏扇制作精良,品种繁多,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扇骨的造型艺术、扇面的制作绝技以及绘画技巧融为一体。扇子与文学创作、戏曲、文化、舞蹈和园林等艺术紧密结合,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2006年,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

null

雷允上由吴门医派名医雷大升(字允上)所创,是苏州百年老字号。雷允上选地道药材,遵古法炮制,坚守本真,创新传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十几个门类,几百个品种的庞大中成药体系。2008年,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传统中医膏方制作技艺(雷允上膏方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雷允上中药传统技艺(泛丸)被列入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

null

陆慕蟋蟀盆具有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线条圆润、刻画相宜、色泽和谐和包浆丰富的特征,被誉为“南盆”的代表。苏州陆墓(后改称陆慕)所产的蟋蟀盆,以密封、温润、透气、吸水和缕雕精细、造型美观而名扬四方。陆慕蟋蟀盆从选泥到成品需要108道工序,环环相扣,一道出错便前功尽弃。2009年,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苏式糕点制作技艺

null

苏式糕点以手工制作为主,主料和辅料都选用本地特产,具有浓郁地方风味。仁昌糕点传承自震泽老字号“仁昌顺”的茶食点心,迄今已有逾百年历史。常年有袜底酥、粽子糖、定胜糕、炒米糕、巧果、等七八十种传统糕点,每逢节气时令也制作麦芽塌饼、酒酿饼等应景的糕点。2009年,苏式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七、草 编

null

草编,以其精美的手工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民众的喜爱。该项目利用席草、灯草、灵草、棕榈叶、茭白叶等材料,手工编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等造型,形象逼真,做工精巧。2009年,草编被列入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剪纸(苏州剪刻纸)

null

苏州剪刻纸具有精细秀雅、玲珑剔透的特征,风格鲜明、独具特色。苏州传统剪刻纸的形式为单色剪纸和点染剪纸,现代形式有套色、金银箔、彩卡剪纸。内容大多为花卉、鸟虫、人物、山水、神话、脸谱等。2023年,剪纸(苏州剪刻纸)被列入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九、核雕(光福核雕)

null

光福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材料的传统雕镌艺术,主要流行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光福核雕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中国微雕杰出代表。光福核雕主要以质地坚硬而细腻的广东乌杭橄榄核为材料,外形基本保持果核原形,题材内容涉及神仙人物、民间故事、民俗生活、山水园林等。2008年,核雕(光福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灯彩(苏州灯彩)

null

苏州灯彩制作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苏州灯彩门类齐全,品种丰富,色彩雅丽,造型独特,工艺细致,制作精良,它有挂灯类、壁灯类、座灯类、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合景五大类一百二十多个品种,形制大小兼备,小到十公分左右,大到三十多米不等,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2008年,灯彩(苏州灯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null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用品,在中国文房“四宝”中享有特殊盛誉。姜思序堂国画颜料有着颜色鲜明、纯净光润、轻细若尘、入水即化、与墨相融、着纸能和、多裱不脱、经久不变的特点。书画印泥则有不渗油、不嵌章、耐晒耐冻、色泽庄重等特点。2011年,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二、苏州石雕(藏书澄泥石刻)

null

藏书澄泥石雕起自汉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澄泥石古称㠛村石,主要产自苏州灵岩山,该山原名砚石山,汉代《越绝书》便有记载。澄泥石刻以制砚为主,乾隆《西清砚谱》收录多方澄泥石刻(㠛村石)作品。苏州的澄泥石砚素雅简约,线条流畅,亦有自然写生之砚,造型精美,受历代文人青睐。2007年,苏州石雕(藏书澄泥石刻)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三、吴罗织造技艺(纱罗织造技艺)

null

罗,原是指一种织造方法,后专指用此类方式编织的丝织品。它用合股丝以经纬绞合的方式织成,具有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美观,兼有透气性等特点,历来被视为丝绸珍品。由于工艺复杂,耗工费时,价格不菲,大多为皇家官衙制作服饰、帘幕帐帷、屏风槅扇等所用。苏州素有丝绸之乡美称,所产丝罗被人称为“吴罗”。2016年,吴罗织造技艺(纱罗织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四、苏州金银丝镶嵌

null

苏州金银丝镶嵌是一种在硬质木工艺品上,以黄金或白银拉成粗细不同的丝,嵌出花鸟、人物、景物等纹样的手工艺。其主要工序有构思选稿、贴花划线、开槽镶嵌、精雕、打磨抛光上漆五步,具有“准、挺、匀、顺、险”的特征,广泛用于红木大件和小件以及金银丝镶嵌为表现主体的工艺品中。2013年,苏州金银丝镶嵌被列入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传承人及展示老师·

null

邢伟中

制扇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事檀香扇设计创作四十余年,代表作品有檀香立雕宫扇《九龙》、黑檀浅刻描金扇《贵妃出游图》等。

null

周建明

核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闹元宵》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null

汪筱文

苏州灯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二代苏州灯彩创始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null

李英杰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null

陈琴

制扇技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null

蔡金兴

苏州石雕(藏书澄泥石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null

汪丽秋

苏州灯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民间工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null

张佰林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三带能手,2018年《国画颜料》被评为国之宝。

null

金国荣

剪纸(苏州剪刻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真丝剪《旗袍(春、夏、秋、冬)》在2020中国(苏州)工美精博会上获得“苏艺杯”金奖。

null

吴招妹

草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作品有草编娃娃、金龙腾飞、鸟巢体育馆等,其中被誉为“水乡芭比娃娃”的草编洋娃娃被江苏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null

周渊平

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双层镂空刻花盆》、《吉庆双层盆》等,屡获国内大奖。

null

东山茶厂

     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是碧螺春制作技艺的非遗保护单位,也是茉莉花茶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创建苏州江南茶文化博物馆。

苏州仁昌顺

     苏州仁昌顺食品有限公司是苏式糕点制作技艺的非遗保护单位,其生产的仁昌糕点是传承自震泽老字号“仁昌顺”的茶食点心,迄今已有逾百年历史。

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

     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是吴罗织造技艺的非遗保护单位,致力于传承恢复发展花罗织造技艺,弘扬振兴中国古代服饰文化,2021年成立纱罗技艺馆,展馆将用于展示吴文化空间,弘扬传统罗工艺遗存。

苏州老万年金银有限公司

     苏州老万年金银有限公司是苏州金银丝镶嵌的非遗保护单位,为老字号“百年功勋企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编辑:李博宇

一审:吴娜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