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活动回顾 | “遇见非遗”系列社教活动之“晋戏悠扬”“戏出太行”在我馆成功举办

活动回顾 | “遇见非遗”系列社教活动之“晋戏悠扬”“戏出太行”在我馆成功举办

2023.11.17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遇见非遗”系列社教活动之“晋戏悠扬”“戏出太行”两场活动,邀请观众一站式欣赏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共品“晋戏悠扬”,同听“戏出太行”。

11月11日,馆方推出“遇见非遗:晋戏悠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小戏专场”。活动是为配合“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进行的非遗专场展示活动之一,主要呈现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和孝义碗碗腔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null

祁太秧歌国家级传承人白美云(右)、山西省级传承人王守莲现场展示

null

祁太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孙贵明现场展示

null

左权小花戏现场展示

null

孝义碗碗腔现场展示

活动中,祁太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白美云、孙贵明老师,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左权小花戏、孝义碗碗腔的多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太谷美韵太谷秧歌剧团、孝义碗碗腔剧团的多位艺术家们,现场展示了《割田》《送樱桃》《上包头》《回家》《卖高底》《大挑菜》《打秋千》等多个小戏剧目。

11月12日,馆方推出的“遇见非遗:戏出太行——山西上党梆子非遗展示”活动,则主要呈现同样来自山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上党梆子,邀请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的上党梆子山西省级传承人崔嫦娟、李学斌老师和多位市级传承人、剧团艺术家们一起,现场展示了《五世请缨》《黄鹤楼》《大登殿》《周仁哭坟》《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白蛇传》《乾坤带》《秦香莲》《闯幽州》等多个上党梆子剧目,让观众在高亢活泼的曲调中,沉浸式感受上党梆子的奔放刚健、慷慨激昂。

null

上党梆子山西省级传承人崔嫦娟(中)现场展示

null

上党梆子山西省级传承人李学斌现场展示

两场活动均由山西青年文化学者弓宇杰担任主讲人。他为现场观众简要介绍了四项国家级非遗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引导观众通过传承人们的多个精彩展示,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null

两场活动主讲人:山西青年文化学者弓宇杰

活动现场,观众掌声热烈、叫好声不停。活动谢幕时,观众们久久不肯散场,许多观众还纷纷走到台前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观众李女士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现场感受到来自山西的非遗,人物表现很生动很有意思。有机会一定会去山西,更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剧目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李博宇

一审:徐博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