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志愿心声 | “祭如在”撤展:写在再见时

志愿心声 | “祭如在”撤展:写在再见时

2023.11.17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我馆的志愿者团队,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他们饱满的热情、爱心、进取心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履行“志在文博 服务社会”的誓言,成为我馆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在“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撤展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听我馆优秀志愿讲解员王磐磊的志愿心声吧。


null

“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在2023年初开幕,我馆新一轮的志愿讲解工作也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从展前的培训、学习,到讲解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历经180天的陪伴,与像主的相互凝望,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回望过往,也有许多故事与感动。

祖容像是祭祖文化的象征物,但对当今很多城市人而言却觉得遥远与陌生,“看不懂”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观众反馈。很多人进到展厅,匆匆看了两眼,一头雾水,又匆匆离去。但常常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从一两名观众开讲,最后会慢慢聚集成三四十人的庞大队伍,即使说了结束语,还会有观众久久不肯离开,拉着我们说他们的兴奋与意犹未尽——第一次集中看到这么多幅容像,并且汇聚了不同画法、不同画风,感受到祖容像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太有意思了! 这个展览太值得观看了!

null

“祭如在”展厅部分志愿讲解员在展厅合影

(从左至右:付晓蕾、王磐磊、高明、李潇然、寇敏)

观众反响尤为热烈的是多罗顺承郡王家族容像的特展厅,从南北方位的设计到容像位置的摆放,再到家具、器物,烘托出了祠堂的氛围。通过我们的讲解,观众也被深深代入到“昭穆礼教”、“俎豆馨香”的传统敬祖观念的实践中来。有一位观众讲,昭穆制度之前听过很多次,但这一回看展听讲,才第一次真正弄明白。特别是从第七世多罗顺承忠郡王诺罗布到十二世多罗顺承简郡王伦柱共六代郡王、五代王妃的11幅作品,完整的宗族序列,100多年的延续,帮助她了解了清代王府的祭祖规制、宗室封爵制度和服饰演进变化。

明代佚名作品《文官夫妇像》,像主身后的屏风显现出倪瓒山水画风格,衬托出像主夫妇的名士风范、精神气韵,从来不曾出现过人物的倪瓒山水画风,出现在像主身后竟然如此和谐,值得细细品味。不知画中何许人,亦不知画者何许人,双重的佚名更增添了作品神秘感。每每讲到此,观众常常赞叹连连。有些懂画的观众就会去找“很倪瓒”的亭子,会去体察“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更多体会观展发现的乐趣。

null

本文作者 志愿讲解员王磐磊 在讲解展品《文官夫妇像》

一些懂行的观众还会从画法这一角度来进行对比,包括北方画派、江南画派、波臣画派和西洋画派等,甚至有些观众会主动去研究这些画派的不同之处。比如色彩的对比与碰撞,比如画像的怡情和写实,比如人物面部的立体化和服饰的平面化等。这些对比,会让观众在听讲解和看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有一名五年级的小少年跟我说:“原来看展这么有趣,在比较中有发现的快乐,像探宝一样!”还有很多观众会惊叹于展柜中栩栩如生的头像小画,他们说就像看今天的身份证照片,感觉中国画也有超强的写实能力。正如专家所说,这个展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画自身的绘画传统。

null

“祭如在”展厅部分志愿讲解员在展厅学习、探讨

null

“祭如在”展厅部分志愿讲解员在展厅学习、探讨

我讲过不少展览,但“祭如在”这一展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不仅仅在于观众反馈给我们的感慨与感谢——他们说,这是一个太需要讲解的展览。祖容像传达出了无声无形的笔墨语汇,而我们的讲解让这些无声无形能够入耳入心;不仅仅在于展品的完整与精美,展陈的用心与考究,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与发现的快乐;更在于通过展览的三个篇章集中呈示的明清祖容像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我们得以借之重新审视家族祭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祭祖传统,感受孝老爱亲、慎终追远、敬宗睦族的家族美德。

要和像主说再见了,但美好与感动永存!

null

null

编辑:李博宇

一审:吴娜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