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戏曲大省,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晋中的戏曲在晋商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班社林立,有“商路即戏路”的谚语,形成了堂会、庙会、节会“无戏不开会”的局面,直到现在戏曲观众仍是“看不完的《打金枝》, 听不够的‘王宝钏’”,尤其是山西的中路梆子——晋剧,是三晋大地较有代表性的剧种。晋剧发源于晋中,也发扬于晋中,名家辈出,走向全国,对于其他戏曲种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
晋剧,中国传统戏剧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晋剧从清代初步形成以来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山西最大的戏曲剧种,它在板式唱腔、音乐构建、表演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11月4日上午,我馆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晋剧的山西省级传承人雷峻老师和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的老师们带来多个晋剧剧目的现场展示,跟随晋中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田家宾老师的讲授,一起欣赏晋剧传承至今的独特魅力。
活动时间
11月4日(周六)
10:30-12:00
活动地点
馆一层多功能厅
展示项目
晋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面向人群
传统戏剧类非遗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等
报名方式
报名活动请扫描二维码
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60元/人
(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兑票时段>
9:30-10:40
地点:中央大厅北侧服务台
(进馆入口右侧)
<检票时段>
10:00-10:40
地点:一层多功能厅入口
*温馨提示:周末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主讲人
田家宾
国家艺术基金曲艺评论人才,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晋中市榆次区曲艺家协会主席。师承国家级非遗项目莲花落传承人曹强先生,相声师承天津市非遗项目太平歌词传承人佟守本先生,创演的多项代表作曾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
传承人
雷 峻
主攻闺门旦、青衣兼刀马旦。出生于梨园世家,现为晋中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晋剧山西省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晋中市政协常委,“晋中市德艺双馨的联系专家”。师从程派(程玉英)第三代“爱爱腔”传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史佳花。领衔主演三十多部戏剧作品,曾获山西省首届“三小调演”一等奖、山西省首届移植剧目一等奖、山西省杏花表演奖、全国文化表演银奖、文化部春节活动奖、中国滨州小戏艺术节表演奖等多奖项,深受晋剧观众的好评,被誉为“文武不挡”的“爱爱腔”弟子。
艺术家
靳宇鑫
主攻小旦。程派(程玲仙)第三代传人,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董美珍老师。
贺桂林
主攻老生。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师承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老师和国家一级演员靳宝雄老师。曾获第三届全国红梅奖山西赛区铜奖、中国博兴非遗(稀有)小戏展演“优秀演员”、山西戏剧年度推优“最佳新人”等奖项。
冯韩毅
主攻花脸。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张嘉胜。曾获山西省青年演员展演“最佳演员奖”、山西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 “十佳演员奖”等奖项。
戎 娟
主攻小生,国家二级演员,晋中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师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非遗传承人李建国老师。曾获晋中市首届戏曲观摩比赛艺术新秀一等奖、晋中市第三届戏曲观摩大赛优秀表演奖、山西省第十一届戏剧“杏花”表演奖、中国宜兴梁祝戏剧节红梅金花奖(十佳)称号。
梁美蓉
主攻花旦、刀马旦。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戏剧家协会监事。曾获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晋中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等。
赵永园
主攻丑角,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一等奖。
韩丽华
主攻须生。师承国家一级演员闫飞瑜老师。曾获山西省第十三届杏花奖、中国宜兴梁祝戏剧节红梅金花奖、文化和旅游部“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奖。
院团介绍
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
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是晋中颇具实力的国有艺术院团(原市直三团晋剧团、青年晋剧团、文工团合并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保护单位,在山西省内颇具影响力。70余年来,涌现出大批表演艺术家,培养出多名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和若干名山西省杏花奖演员。迄今为止,创排传统和新编剧目三百多部,屡获国家和省级大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和演出经验。其中晋剧《石角凹》《醋工歌》《褒赏论道》《选村长》等多部作品荣获中国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上海白玉兰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国家级奖项;《吴王剑》《下河东》《明公断》《赶会》等三十多部作品获省级奖项。
检票须知
1.我馆未授权任何个人代理票务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馆参观,避免损失,请务必通过馆方公众号等正规渠道报名。
2.成功完成“活动报名”,将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和活动二维码;入馆经东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兑票时段在我馆兑票地点(大厅北侧服务台)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本场活动一人一票。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5.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活动须知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1.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通过“活动报名”界面报名,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参加活动。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4. 活动全程,请:
(1)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2)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晋中市晋剧和民间艺术研究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