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遇见非遗”社教活动(第三期):艺苑国风·民乐艺术
2023-04-19 “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
民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传统民乐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琵琶、二胡、阮和古筝,你是否了解它们的历史由来呢?你是否对古诗词中描绘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的美妙声音心向往之呢?
本期“遇见非遗”活动,我馆将邀请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老师,与“艺苑国风”艺术家小组的多位艺术家们,为我们讲授关于琵琶、二胡、阮、古筝等乐器及曲目的相关知识,带领我们走进琵琶艺术、二胡艺术、古筝艺术和阮艺术。
《乐之舞》片段
活动时间
4.22(周六) 14:00
活动地点
馆一层多功能厅
面向人群
传统音乐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
展示内容
琵琶艺术、二胡艺术、古筝艺术、阮艺术
预约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
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80元/人
(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兑票时段>
4月22日13:00-14:10
地点:中央大厅北侧服务台
(进馆入口右侧)
<检票时段>
4月22日13:30-14:10
地点:一层多功能厅入口
*温馨提示: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正值客流高峰,我馆周边通行压力较大,请做好出行规划,预留入馆时间。活动以现场实际为准。
展示团体
“艺苑 · 国风”艺术家小组
“艺苑 · 国风”艺术家小组于2016年初组建,由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女士领衔,是一支融舞台与讲台结合的精干团队,展示形式丰富多样,融教学、研究、演绎等多重视角,具有内涵深刻、视角独特之美。展示曲目包含经典传统民族乐器乐曲、展示地域特色风格作品以及近现代优秀作品等,在保持传统古韵的同时,艺术家们还积极参与作品的改编与创作。
艺术家小组曾受邀参加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艺术活动,出访泰国、老挝、俄罗斯、德国、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所到之处均受到欢迎并在当地引起极大关注,多家媒体曾作专题报道。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艺苑国风》CD专辑。
主讲人
吴玉霞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七届“新绎杯”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暨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原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80年代至今,曾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数百场,《人民音乐》曾评论:她的演奏细腻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领会,细腻的表达,情感的充沛,个性的鲜明,为琵琶演奏艺术树立了新的品貌。
艺术家小组成员
琴童
预约须知
1.我馆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理票务业务,为确保您顺利入馆参观,避免损失,请务必通过官方公众号“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预约。
2.成功完成“活动预约”,将同时生成门票二维码和活动二维码,无须再预约门票,安检后,打开门票二维码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闸机入馆。
3.观众凭活动二维码(如下图)或持本人身份证原件,于兑票时段(活动当日13:00-14:10)在我馆兑票地点(大厅北侧服务台)兑换纸质票,凭纸质票在多功能厅入口处依次检票入场。
4.本场活动一人一票。成人及6岁(含)以上儿童均需购票(6岁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5.关于退票:活动票一经检票,不予退票。如无法按时参与,可于活动开始前通过我馆公众号平台操作退票,逾期不予退票。
活动须知
参与本次活动,即代表同意以下活动须知。如有违反,经劝导无效后,我馆工作人员将请其离场:
1.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制。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观众,均需实名预约进馆,入馆请配合做好体温测量(如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人员谢绝入馆),并按照预约时段进入我馆东南门,由坡道上行经东门安检入馆。
2. 参与活动请文明着装;衣冠不整者,请勿入场。
3. 请勿在馆内进食。
4. 活动全程,请:
(1)全程佩戴口罩;
(2)保持会场安静,请勿交谈、勿接打手机并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3)保持会场干净,请勿乱扔、丢杂物。
5. 本次活动无需提前选座,按检票顺序入座,请按时入场参加。
6. 进入多功能厅后请勿随意移动座椅。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编辑:李博宇
一审:徐博
二审:李崟
终审:王瑛、李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