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12.12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12.30大家好,我是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全馆工作人员向大家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3.1.1建筑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在信仰、观念、审美、社会现状、生产组织的共同作用下诞生和成长,为人类提供了居住、劳动、工作所需的空间。不同的建筑成为不同国家、地区、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本期名家]推荐艺术家韩子勇,一位深谙中华文明核心内涵的学者和诗人,在《行走、观想与表达(三)》中,我们跟随他的文字行走于苍茫辽阔的大地之间,感受宇宙的星罗棋布,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2022.8.8各位观众、视频创作者、视频创作单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即日起至2023年2月10日举办“在中国工美非遗馆张灯结彩过兔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入围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会在我馆官网长期展映。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习俗,传统灯会一般指农历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灯彩是祥瑞吉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此次活动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各地中的部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众多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主题多样,种类丰富,绚丽多姿。
2023.1.18元宵喜乐,共盼春暖。我馆2月4日、5日举办“欢天喜地闹元宵——陕西皮影专场”活动反响热烈。应广大观众的迫切需求,我馆于2月7日、2月8日继续推出6场皮影活动,并特设了观众互动体验环节,近距离揭秘皮影戏幕后的奥秘。
2023.2.5我馆近期推出的“张灯结彩过兔年”新春灯彩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有观众反馈预约不上。应广大观众要求,我馆新春灯彩会将延长至2月8日。
2023.2.5文旅中国携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秉承“科学、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依托于“中传云”大数据平台,综合2022年度活动传播量、搜索量、舆情关注度等多方面维度,评估了2022全年重点文化和旅游活动,评选出以下20项最具热度的文旅活动,它们依次是——
2023.2.3一元复始,大地微微暖气吹。癸卯年的春节,处处洋溢着春的消息。1月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复开放,临近春节,更多新展“上新”,为欢众奉上活色生香、满满当当的文化“年货”。
2023.2.12月4日、2月5日癸卯兔年开工后的第一个周末,恰逢农历元宵节,我馆邀请了来自陕西省的汪氏皮影演出剧团和华州创新皮影团及老腔团为您呈现一场传统和创新皮影的盛宴。
2023.2.12023年,一起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应时循节学非遗”,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习民俗、寻展品、绘手作、赏诗词、品美食,共同开启二十四节气学习体验之旅!成为一名“非遗传承小使者”吧!
2023.2.1新春灯彩,精彩不停。在展览的倒计时里,别忘了来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打卡一起“张灯结彩过兔年”在全国多地的绚烂灯彩中许下对新春的美好祝福吧!
2023.2.1“天上一轮圆月,地上万家灯火”,花灯是起源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兼具生活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载体。花灯自汉代诞生以来,于唐代繁荣兴盛,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成为了人们点缀节日气氛、寄托美好祝愿的重要媒介。
2023.2.1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它历经悠悠岁月之传承与演变,植根于民间丰沃的艺术土壤,在民俗文化与民俗娱乐中,彰显出独特的审美意味和艺术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2.1大年初二,天寒地冻。但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温暖而热闹。抬头看汇聚了全国多地非遗花灯的新春彩灯,低头赏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皮影,再扫一扫小程序了解穹顶上“天镜”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大人孩子在这里观赏到精美的工艺品,也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打动。这个春节,在博物馆里过年成为很多市民和游客的不二之选。
2023.1.23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癸卯新春将至,去哪里过“文化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上新啦~今日起,两大精彩展览将点亮你的春节假期,带你感受中国工艺美术之灿烂。跟随小艺先睹为快吧!
2023.1.19癸卯新春将至,1月19日起,我馆基本陈列“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将在五层展厅面向观众预展。展览剧透,带您先睹为快
2023.1.18中国工艺美术之灿烂,得之于无数能工巧匠的勤劳智慧,中国工艺美术之悠久,成之于薪火相传的敬业精进。每一件美轮美奂作品的诞生,都是传统底蕴和一代艺人卓越独到的创造力的一次融汇。振兴工艺美术,弘扬工匠精神,理应珍视和尊重工艺美术这座文化宝库的建造者。
2023.1.181月26日(正月初五)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听“京味曲艺”,过“欢天喜地中国年”!本次曲艺专场活动包含了京韵大鼓、含灯大鼓、单弦、相声、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听京腔、赏京韵、品京味儿文化!
2023.1.18想知道元宵节的习俗趣事吗?想一览国家级非遗花灯吗?想共同品读古人创作的元宵节诗词吗?想一起学做花灯、包美味的汤圆吗?2月5日元宵节当天,让我们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魅力吧!
2023.1.182023年,一起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应时循节学非遗”,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习民俗、寻展品、绘手作、赏诗词、品美食,共同开启二十四节气学习体验之旅!
2023.1.182023年1月14日,为表彰在2022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我馆于多功能厅举办了2022年度志愿者表彰大会,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王辉、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出席并致辞。
2023.1.181月14日是北方小年,微雪后的首都寒风侵肌,却丝毫不影响市民游客看展览、品非遗,共享红火中国年的兴致。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现场观众熙来攘往,共赴一场非遗与工美的新年盛宴。
2023.1.17日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首场“乡村美育行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们与参加“国培计划(2022)”的50位河南省范县的小学校长通过直播观看了馆内“大国匠作”和“丝路丹青”两个展览,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与匠心传承之美。
2023.1.16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应妮)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传统的北方“小年”。“张灯结彩过兔年”新春灯彩文化活动14日起亮相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活动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区的部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展出北京灯彩、徽派灯彩等多种花灯艺术形式,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种类丰富,绚丽多姿,为观众奉上一场传统花灯艺术盛宴。
2023.1.15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传统的北方“小年”。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多种文化“年货”,在浓浓的“年味”中,与观众共迎“癸卯”兔年的到来。
2023.1.151月14日是北方小年,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了迎接2023癸卯年新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了新春灯彩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灯灯彩项目,众多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主题多样,种类丰富,绚丽多姿。快和小新一起来小年,逛灯展!
2023.1.15新疆作为中华文明地理单元中西边的区域得名“西域”,从这一命名方式可以看出以历史交流为基础的中华文明的眼光与尺度,一体多元是由来已久的历史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深厚历史积淀为基础的,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共同的现实基础,新疆处在“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前景无限光明。
2023.1.13为迎接农历兔年新春佳节,更好传承中华非遗传统文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1月14日至2月5日在北京举办“张灯结彩过兔年”新春灯彩文化活动,此次活动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区的部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将展出北京灯彩、徽派灯彩等多种花灯艺术形式,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种类丰富,绚丽多姿,为观众奉上一场传统花灯艺术盛宴。
2023.1.13为了喜迎2023癸卯年新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节日新年公众文化消费与服务活动内容,宣传推广“灯彩、灯会”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全国各地区灯彩、灯会项目提供国家级宣传展示平台,我馆特策划组织“张灯结彩过兔年”2023年新春灯彩活动,此次活动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几省中的部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众多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主题多样,种类丰富,绚丽多姿。
2023.1.122023年1月14日—2023年1月30日,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年度成果展——“文化之美·绣色可观”将在中国非遗殿堂——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公众见面。在寒冷的北方冬天,带来丝缕南国丽色。
2023.1.12腊月廿三为北方小年,人们着手为过新年做准备,期盼辞旧迎新、迎祥纳福。在小年当天,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献上“百福纳祥”送福、送对联活动,韩子勇馆长将携书法家们亲临馆二层中央大厅,为观众送上新春祝“福”。
2023.1.12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3.1.122023年1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第二期“乡村美育行动”,为来自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的2000名校长、师生,开展了一次跨地域的非遗“对话”。
2023.1.12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明清祖容像藏品,数量可观,质量也属上乘。此次展览,以三个篇章集中呈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绝大多数藏品为首次展示,内容包含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祖容像。既有典型的波臣派肖像画,也有文人参与摹绘的非典型性祖容像;有穿着朴素大方的民人,有身着官服的士人,也有受到旌表的女性;既有身着传统汉人服饰的明人画像,也有凸显满洲民族特色的八旗武官和旗装女性形象。
2023.1.10展览中的百余件艺术柴窑作品,是由几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教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创作,用“松纳柴器”窑炉烧制而成的,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和柴窑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3.1.10皮影戏亦称“影戏”,是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战国时期的俳优、汉代的角抵百戏之后中国戏曲的延续。它历经千年承传流变,如今仍活跃在我国民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3.1.10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地上共六层,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西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坐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侧有中国科技馆,南面有中国历史研究院、“鸟巢”体育馆等建筑,将生态、科技、文化和奥运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集群地。
2023.1.91月7日,由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推出的“艺海拾遗”非遗展演之曲艺专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亮相。
2023.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确保文物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023.1.6各位观众:由于馆内展陈调整,自2023年1月8日起,我馆一层南侧“大国匠作”展厅撤展,您可前往我馆四层参观其他展览。对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2023.1.61月5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分公司共同举办“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题邮局揭幕仪式暨《癸卯年》生肖特种邮票、主题邮局特种商品首发”。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先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范小荣先生等出席活动。
2023.1.5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3.1.5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身——民族美术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建所初期购藏,凡230件,不乏质量上乘者,尤以“多罗顺承郡王家族祖容像”为代表。本文以这批院藏祖容像为研究对象,梳理藏品来源,判分藏品内容和类别,分析图像风格,探讨其文化意涵和历史价值,提出明清时期祖容像扩展了其创作规模和审美层次,实现了由“图”至“画”的转变,且明清祖容像打破了文人与民间的界限,消解了文人绘画与民间绘画的二元对立,是“人物画衰败论”的有力反证。
2023.1.5敬天法祖是中华传统社会文化的信仰所在。世人依时祭祖,在神圣时空举行神圣仪式,达成精诚交通的幽明感格,确认血脉赓续,强化精神认同,获得敦亲睦族、光前裕后之效。祖先信仰的意义构成,天然禀有根源性、整合性、超越性,指向族类谱系延伸、社群秩序扩展、人格境界提升,伦理共同体成员也由之唤起使命感、责任心与自觉性。祭祖仪式从各个环节传达深刻寓意,唤起世代之情的感动,示范伦常之德的感化。神主牌与祖宗像既是祖灵在场的载具,又是生者致意的对象,在仪式活动中,具有寓灵于器、寄情于像的重要功用。明清时期,民间祭祖权扩大,宗祠家庙文化兴盛,祖宗像的绘制也蔚然成风。从技法以及成效考察其图像呈现,存在着三个阶段的历时嬗变。作为肖像画的一种,祖宗像以其忆往思来之能,具有报本反始的文化蕴涵。
2023.1.5乡村是中华民族赓续发展的根脉。乡村美育是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指示,以及《“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相关精神,并充分发挥国家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发起“乡村美育行动”。
2023.1.5明亮宽敞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厅中,一棵高大的不锈钢“树”引得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艺术家刘恒甫的雕塑《中华福树》线条流畅简约,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树的造型立体化、当代化。这棵枝干互联、硕果累累的中华福树,展现着顶天立地、生生不息的精神,寓意向心向上、繁荣昌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诠释。
2023.1.4近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复开放。其中“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分为“影迹循踪”“妆染簇镂”“腾挪吟唱”“文彩精华”和“光影流传”5个单元,共展出陕西非遗皮影相关展品约200件。图为观众正在欣赏皮影艺术作品。
2023.1.41月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复开放。在展馆外,运用中国剪纸艺术语言创作的雕塑《中华有鱼》惊艳亮相,融入了祥云、彩蝶、中国结等传统吉祥符号,为新年伊始增添了吉祥喜庆的氛围。当天,该馆一口气推出 “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四大展览,为市民奉上元旦假期的饕餮文化盛宴。
2023.1.11月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复开放。当天,“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三个新展同时免费开放。图为:“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上的多罗顺承恭郡王和嫡福晋像。
2023.1.1石窟寺壁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与转化实验室”对石窟寺壁画的研究、临摹、保护,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也是维护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举措。
2022.12.30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12.30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祭祖传统,孝老爱亲、慎终追远、敬宗睦族,是自古传承的家族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千百年来,一乡一地,一家一族,民间百姓延续不断的祭祖活动,成为中华文化传统最坚韧的脐带,并依托子孙后代延伸至未来。
2022.12.28“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包括“影迹循踪”、“妆染簇镂”、“腾挪吟唱”、“文彩精华”和“光影流传”五个单元,共展出陕西非遗皮影相关展品约200件。
2022.12.28景德镇的千年窑火,烧出了中国陶瓷的灿烂、照亮了世界陶瓷的大道。清代督陶官唐英言:“瓷器之成,窑火是赖”。窑火起于窑炉,窑炉是瓷泥与釉料相融、涅槃重生为陶瓷艺术的母体。了解陶瓷的制成,当从窑炉开始。
2022.12.28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展”。“天地人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天时、地利、人和和文兴。我馆本次展出刘恒甫先生的《中华福树》《中华有鱼》《丝路祥音》和《中华锦绣》四组原创大型艺术作品,分别从“天、地、人、文”四部分,描绘中华文化盛景,寓意文化兴盛、国家强盛。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