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和世界的杰出艺术形态,代表了传统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昆曲、粤剧、藏戏、京剧、中国皮影戏相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着中国传统戏曲不同类别、不同形态的典型实践。
戏曲在发展演变中,创造出了数以百计的艺术形态和演剧形态。2017年12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正式公布全国戏曲普查统计数据,中国现存348个活态剧种和木偶、皮影两类戏剧形态,首次用明确的“剧种”概念和标准,对中国戏曲艺术进行系统分类和全面整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与活态传承。
戏曲在两千年发展史上,以强大的文化基因和源远流长的发展规律,秉持诗、乐、歌、舞为一体的本体规范,在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原则中,以古典审美理想为标准,增衍出丰富多元的现代品质,彰显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辩证,并通过与时俱进的艺术创造,不断扩容成结构严谨、开放包容的中国戏曲艺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戏曲始终居于中国文艺创作的前沿,通过挖掘整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以及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众多创造,保有了大量的优秀精品力作,培养了众多的杰出艺术家,也深深驻足于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中国戏曲通过数以万计的优秀剧目、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推进着中华民族在戏剧表演领域中的创造法则,这在世界戏剧之林中,蔚为大观,堪称奇迹。